【摘 要】
:
目的:近年来快速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逐渐增加,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已成为重要问题。临床上常采用的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可以控制患者症状,但因其有可能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故不宜长期使用。经临床实践证明,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导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快速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逐渐增加,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已成为重要问题。临床上常采用的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可以控制患者症状,但因其有可能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故不宜长期使用。经临床实践证明,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详细熟悉了解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特点,以及具体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心律失常类型及例数、应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一步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选取2017.07~2019.07曾就诊于吉大二院心内科且行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分析统计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等临床资料、心律失常的各种具体类型及其例数,以及应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分析患者射频消融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我院心内科在2017.07~2019.07行射频消融术共治疗57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年龄7~93岁,平均年龄55.3±14.8岁。其中房室旁路患者158例,左侧旁路患者120例,右侧旁路3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84例,房性心动过速13例,心房扑动18例,心房颤动94例,室性早搏77例,室性心动过速10例,复合心律失常患者16例。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手术总成功率为98.25(560/570),复发率为7.86%(44/560),动静脉瘘、房室传导阻滞及颈部血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53%(3/570)。在左侧旁路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不同消融功率、不同消融累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旁路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消融功率与消融累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消融功率以及消融累积时间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游离甲状腺素T3和乳酸脱氢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自变量设为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因变量设为术后复发,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在室性早搏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消融功率、消融累积时间、单点或多区域消融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AVNRT以及左侧旁路消融中消融功率≥35W、消融累积时间≥90s可能会降低消融后复发率;在室性早搏消融中选择心室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35ms处作为消融靶点则可能有利于降低消融后复发率;D-二聚体升高可能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过去认为其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所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为主,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PD除运动症状外,还有诸多非运动症状,如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睡眠障碍等,可贯穿于PD整个病程中,在PD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些非运动症状甚至可以先于运动症状
目的:以临床抑郁障碍患者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雌性ICR抑郁模型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测定抑郁障碍患者血清及小鼠血清、全脑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水平,以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8,CCK-8)对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开拓治疗抑郁症的新思路。方法:临床实验:选取2020年10月~2020年11月于长春市第六医院就诊的3
目的:分析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危险因素对梗死位置有无差异性影响、梗死位置与相应症状体征有无明显临床相关性,探究临床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分析2016.01-2021.01年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双侧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性别、年龄、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饮酒史、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
在医院和家庭之间建立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日益成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模式中的一项重要选择。然而,传统社区精神康复机构因专业水平较低、服务理念滞后、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广受诟病。为克服传统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多的社区精神康复机构引入复元模式以期改善服务成效。文章通过Z中心的行动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发现,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康复者的疾病掌控感、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区融入能力,在系统性、实质性、亲和性上实现了突破
目的:探讨血清N-聚糖、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与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prothrombin,DC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乙肝相关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内科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85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2例;早期肝癌患者23例;中晚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免疫功能失调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加速和和血小板产生不足为特征。近些年随着我们对该种疾病的认识,发现Treg/Th17失衡与ITP发病密切相关,但其发生的机制仍未解决。我们既往研究证实ITP患者外周循环中miRNA181a-5p表达明显减低,并可能参与ITP发病。因此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究原发性IgAN患者的肾小管间质损害(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TIL)程度与临床及病理资料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月)、身体质量指数(body m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进一步了解急性期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IMA、CD62p水平与急性期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09月至2020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8例为急性期脑梗死组,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共计128例。急性期脑梗死组根据首复发分为:首发型52例:复发型46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分为:轻型组(<7分)66例、
研究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因知晓率低、病程长、并发症多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业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是慢性肾脏病病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可加速肾脏疾病的进展,并显著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率及病死率。在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手段是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
目的:通过检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早产儿肠道菌群,了解患RDS的早产儿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探讨肠道菌群与早产儿神经发育的潜在联系,为益生菌疗法提供理论依据,为早产儿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治疗和早期预防开辟新的途径。方法:收集2020年9月到2021年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的胎粪及其10-14天的粪便样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