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铟、硫化铟纳米结构材料的液相合成及性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her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利用液相化学法控制合成Ⅲ-Ⅵ族半导体化合物—氧化铟(In2O3)和硫化铟(β-In2S3)纳米结构材料。分别从材料制备、形成机制、以及性质表征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内容涉及亚稳相刚玉结构In2O3纳米片的合成、形成机制、光催化性质;非水介质中立方相In2O3纳米立方块的控制合成、光学性质、以纳米立方块为基本构筑单元的层层自组装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质;花状氧化铟纳米级次结构材料的合成、形成机制、光学性质;β-In2S3纳米管的制备、形成机制以及光催化性质;氧化铟纳米颗粒及纳米带的水热/溶剂热合成与表征等。通过对In2O3和β-In2S3纳米结构材料的控制合成和性质表征以及性能方面的研究,旨在探索液相体系中纳米结构材料形成的内在机制,寻找纳米结构材料控制合成更加有效的手段和途径。1.溶液法一步合成刚玉型亚稳相三氧化二铟:前驱体对产品物相的影响利用乙醇溶剂热方法,在较低温度200℃,首次一步直接合成了六方结构的In2O3(H-In2O3)六边形纳米片。纳米片边长为100-200nm,厚度约为30nm。在甲醇/水存在下,90℃的加热干燥过程中相对较弱键断裂,释放出少量乙酰丙酮配体,即释放出的acac-,为了平衡电荷,acac-夺取甲醇分子中的质子形成Hacac分子。生成的甲氧基负离子则占据acac-让出的空轨道,生成铟离子与甲氧基和乙酰丙酮混和配体配位的配合物。我们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IR)、热重分析(TGA)、核磁共振(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此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这些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分子中存在着少量的甲氧基(-OCH3)基团。以此配合物为前驱体进行乙醇溶剂热反应,即得到刚玉型亚稳相氧化铟。而乙酰丙酮铟为前驱体的溶剂热反应得到的为立方相的氧化铟(C-In2O3)。为深入理解前驱体的微小差异影响最终产物氧化铟物相的机制,我们通过XRD、IR技术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跟踪,并对反应上清液进行了13C NMR及1HNMR分析。结果表明,C-In2O3的生成是通过乙酰丙酮铟的简单热分解,而H-In2O3则是由于前驱体配合物的水解所得。前驱体间微小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反应机理进而形成不同物相产物,这在以往的科研工作中经常被忽视。所合成的六方相氧化铟纳米晶与立方相氧化铟以及Degussa P25相比,有着更强的催化降解苯酚的能力。2.三氧化二铟纳米立方块的合成及其自组装膜以乙酰丙酮铟为前驱体,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表面平滑,棱角规则清晰的立方三氧化二铟纳米立方块。反应溶剂由乙醇改变为n-丁醇、n-辛醇、苯,得到的纳米立方块边长从约21nm减小到约12nm、8nm和6nm,厚度从8nm减小到约6nm,5nm和3nm。在不同溶剂中得到的不同尺寸的氧化铟纳米晶均在可见光区有四个强的发射峰,其中心分别位于451nm(蓝色)、548、568nm(黄色)和616nm(橙色)。这说明样品中含有丰富的氧空位,产生了不同的能级,这样在光激发的过程中使紫外带边发射(NBE)与深能级发射(DL)的比值非常小,因此导致光致发光(PL)光谱上出现四个可见光发射峰。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氧化铟无机纳米颗粒自组装成膜。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表明薄膜表面颗粒分布紧密均匀,单层膜的厚度为6.39-15.15nm。我们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记录了多层膜制备过程,即监测了每次沉积循环后所形成的薄膜的吸收光谱。随着沉积循环次数的增加,薄膜吸收峰的强度近线性增强,这为多层膜组装,厚度逐渐增长提供了证据。同时随沉积循环次数增多,膜的厚度增加,其荧光发光强度呈线性增强。3.纳米花状In2O3级次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及光学性质利用乙酰丙酮铟为前驱体,甲苯溶剂热方法制备了具有级次结构的新型花状立方氧化铟,纳米花由粒径为3-5nm的纳米颗粒组成。通过XRD、FT-IR、TEM、HR-TEM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由于乙酰丙酮化合物的热分解速度很慢,氧化铟纳米晶生长的速度较慢。在这种情况下,纳米小颗粒之间碰撞聚集的速度要大于纳米晶生长的速度,生成的氧化铟纳米颗粒为了降低其表面能量,开始随意聚集,这样纳米颗粒的聚集体就会渐渐形成。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氧化铟纳米颗粒逐渐聚集形成花状纳米结构。这种In2O3花状纳米结构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质,发射中心分别处于438nm(蓝)、546nm、569nm(黄)、618nm(橙)处。蓝光和黄色光应归因于光子激发的空穴和占据氧空位的电子的复合。而位于618nm的发射则是由InO6八面体中的缺陷造成的。4.硫化铟纳米管的溶剂热合成、表征及其光学性能研究以硝酸铟In(NO33·4H2O作铟源,十二硫醇作硫源,通过吡啶溶剂热反应一步得到β-In2S3纳米管。纳米管两端封闭,外径约为10-20nm,管壁厚约2nm,长度达到微米级。HR-TEM照片表明纳米管由β-In2S3纳米颗粒无序组装而成。我们通过TEM、FESEM、XRD、IR、TG、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在不同时间获得的产品进行了表征,提出了纳米管的形成机制。即In3+在体系中水解首先生成铟的氢氧化物,硫醇在溶剂热条件下分解释放出S2-,体系中溶解的In3+与S2-反应并发生异相成核生成硫化铟,同时随反应的进行铟的氢氧化物不断溶解,所形成的硫化铟纳米颗粒聚集成纳米片状结构,纳米片状结构在240℃,一定压力下,发生卷曲形成纳米管。所制备的硫化铟纳米管有着比P25更好的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能力。5.氧化铟纳米颗粒及纳米带的合成与表征在溶剂热体系中,我们利用In(NO33·4H2O作为铟源,通过调节体系的含水量来控制铟盐的水解反应,以达到控制产物物相及其形貌的目的。乙醇溶剂热反应体系中,铟盐水解生成In(OH)3,In(OH)3然后进一步脱水形成In2O3晶粒。In(OH)3向In2O3的相转变可以理解为“溶解-再结晶”机制,而In2O3比In(OH)3具有更低的溶解度则为其驱动力。而在水热体系中,铟离子充分水解,由于油酸钠水溶液适宜的碱度提供了更多的氢氧根离子,促进了In(OH)3纳米晶的定向生长,得到了纳米带结构的In(OH)3。进一步在300℃下进行热处理后,即可得到立方相氧化铟单晶纳米带。UV-vis吸收光谱中,In2O3纳米颗粒和纳米带的分别在273,323nm处有强吸收,较块体In2O3的UV光谱有大的蓝移,这是弱的量子限域效应所引起的。所合成的氧化铟纳米颗粒及纳米带的室温光致发光光谱有着明显不同,这是由于经过不同的合成路线制备的纳米结构氧化铟具有不同的缺氧状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耳鼻咽喉部术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7例行耳鼻咽喉部术患者,依照患者护理层级将其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9),
目的:探讨国人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依诺肝素(0.5 mg/k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南方医院2014年4-9月拟行PCI的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PCI术中应用肝素类型
水土流失的预测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难点之一。目前在方案编制中,受时间、实测条件和费用等限制,大部分的水土保持方案在进行水土流失预测时都采取工
纳米尺度上的生物分析是当今生物和化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及发展方向,是分析科学关注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生物分析化学,在生物检测、纳米生物传感器、纳米生物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金东明教授认为,哮喘病位在肺,病机关键是肺肾俱虚,宿痰内伏于肺,因此,在治疗敛肺祛痰的同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乳腺疼痛病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我科自2000年3月以来,以自拟乳痛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2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数控机床的技术也是不断的成熟起来,先进的数控机床技术对于机械的加工制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推动了我国机械制造的快速发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江苏省金湖县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67万hm2.我国加入WTO和粮食实行购销市场化后,优质稻米的需求不断扩大,稻米市场日趋活
本文首次将透辉石和Al-Ti-B中间合金用于增韧补强无压烧结Al2O3基陶瓷材料,通过注浆—冷等静压—液相反应—温度梯度无压烧结工艺,研制成功两种新型Al2O3基大型结构陶瓷导轨材
大直径灌注桩施工质量能否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本身安全及安全运行,检验施工质量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静载荷试验法,大吨位静载荷试验在实施中具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