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新疆罗布泊地区嗜盐古菌为研究对象,拟解决适合罗布泊地区嗜盐古菌可培养多样性的科学难题。借鉴嗜盐放线菌的分离经验,筛选出适合的分离培养基,以纯培养技术为手段,结合基于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罗布泊地区嗜盐古菌物种多样性;通过3种功能酶的筛选,初步探寻嗜盐古菌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新疆罗布泊地区嗜盐古菌资源及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对采自新疆罗布泊地区的13个土样,选用CCMS、改良Gause 1、ISP 5、HV分离培养基,分离菌株经纯化去重复后共得到56株嗜盐古菌。通过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56株株嗜盐古菌分布于5个候选新属:Group 1、Group 2、Group 3、Group 4、Group 5和10个生效发表属:盐海洋菌属(Halopelagius),钠线菌属(Natrinema) ,盐陆生菌属(Haloterrigena),盐碱团球菌属(Halalkalicoccus),盐惰菌属(Halopiger),适盐菌属(Halodaptatus) ,盐红菌属(Halorubrum),盐碱球菌属(Natronococcus),盐叠球菌属(Halosarcina),盐湖栖菌属(Halostagnicola)。初步确定5个候选新属38个候选新种,说明新疆罗布泊地区蕴藏丰富的嗜盐古菌新物种资源;香农指数1.795,表明该地区还有巨大的嗜盐古菌可挖掘资源。不同培养基出菌率结果表明:CCMS培养基多于改良Gause 1培养基;不同培养基分离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CCMS优于改良Gause 1培养基。说明CCMS培养基对嗜盐古菌的分离效果较好,为进一步研究新疆罗布泊地区嗜盐古菌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思路指导。按照系统发育N-J树的不同分枝挑选出17株嗜盐古菌进行盐浓度实验和功能酶初筛。盐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的生长范围为10%-35%,最适盐浓度为20%;淀粉酶、蛋白酶、酯酶3种功能酶酶活率检测结果:淀粉酶活性菌株检出率为70.6% ,蛋白酶活性菌株检出率为35.3% ,酯酶活性菌株检出率为82.4%。嗜盐古菌的酶活检出率较高且部分菌株的活性较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嗜盐古菌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多相分类方法,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化学组成三方面对YIM 93701和YIM 93664进行鉴定。结果初步判断YIM 93701和YIM 93664为盐碱团球菌属(Halalkalicoccus)的候选新种。本实验从纯培养的角度出发,尝试用改良的分离方法对新疆罗布泊地区嗜盐古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分离到大量嗜盐古菌新物种;通过对淀粉酶、蛋白酶、酯酶3种功能酶酶活筛选发现这一批嗜盐古菌在工业应用上具有一定潜力。充分表明罗布泊地区中富含丰富的嗜盐古菌资源,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而且在工业应用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地发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