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摒弃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生态退化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构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促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在分析生态文明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研究-以中新生态城建设为例”(08BJY004)和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资助项目(ZD2007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在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内涵,基于产业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结构的设计内容与过程,基于系统生态学建模原理,构建了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环保产业为要素的循环共生、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架构。在分析传统产业布局理论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布局的内涵、原则,对生态产业布局的地域层次进行分析,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布局模式,即以产业布局关联和集约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极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和网络布局模式。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优化内涵和优化条件基础上,基于PSR理念的“原因-效益-响应”的逻辑思维模式,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优化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进而构建了以系统压力指标、系统状态指标和系统响应指标为内容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结构的特征、系统影响因素以及系统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反馈思想,构建了以产业子系统为核心的“资源-产业-环境”耦合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了中新生态城的地理环境、建设进展以及中新生态城的总体发展定位;对中新生态城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产业布局地域层次进行分析,提出中新生态城内部网络布局模式和以产业关联为主要原则的体现中新生态城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的“点-轴”模式复合的产业布局模式;对中新生态城产业结构进行系统动力学的量化仿真分析,确定生育因子、环境质量指数、产业投资比例、各产业科技影响因子、水技术进步因子、资源循环利用率等为调控变量,进行6个方案的模拟调控。结果显示方案5为最佳方案。最后提出构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产业创新机制和管理方法体系,以建立中新生态城产业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