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并制备了Si/Al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多种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热膨胀分析仪、热导率和电导率测试仪、布氏硬度和三点弯曲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并分析了相关的影响因素。 本文从材料微观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热融合的方法,使Sip/Al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Si形成独特的三维网络结构,优化了Si-Al界面,并在基体中析出Si相,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热融合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实现热融合的条件。研究表明,热融合是一个原子扩散的过程。可分为基体的熔化、颗粒的溶解、联结和基体的凝固等三个阶段,增强体形貌经过了钝化(球化)、小颗粒溶解、大颗粒间互相联结等一系列演变;本文研究的Si-Al体系适用于Gibbs-Thomas效应,基于Gibbs-Thomas效应,建立了颗粒溶解、联结模型并对热融合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解释。 预备材料基体合金中的存在大量的位错,Si-Al界面平直干净,没有界面反应物生成;三维网络结构3D-Si/Al复合材料界面是光滑的曲面,界面处及基体合金中有细小弥散Si的析出。 论文研究的Si/Al复合材料其平均线膨胀系数(20℃-100℃)介于7.4~10.1×10-6/℃之间,热导率介于112~168W/(m℃)之间,电导率介于6.5~8%IACS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呈现增加的趋势,热导率呈下降趋势;预备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导热率及导电率均随着Si元素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随着增强体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减小;退火处理降低了预备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提高了热导率和电导率;热融合处理使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降低了9%~10.5%,基本没有改变导热导电性能。利用EMA(有效介质近似)方法计算出Si/Al复合材料的界面热阻值在0.2~0.3×10-9m2·℃/W之间。 预备材料布氏硬度介于239~322之间,弯曲强度在194MPa~328MP之间。随着增强体颗粒尺寸的增加及含量的降低,复合材料的硬度逐渐减小;退火处理降低了复合材料强度;热融合处理后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增加了约14MPa;断口分析表明:断裂方式以脆性断裂为主,微观上包括界面剥离和脆性Si颗粒的断裂。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随着增强体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颗粒尺寸分布无关;基体合金的弹性模量高,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也高;预备材料的弹性模量随着增强体体积份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大致呈线性增加;三维网络化结构对弹性模量的贡献很小;可用H-S模型下限值预测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