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铁路客货流的东北城镇系统空间极化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uaib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相关文献的整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基于铁路客流和货流指标的东北地区城镇系统空间极化状况。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如大城市化明显,城市体系中哈长沈大四城市的主导地位大大加强,吉林市、齐齐哈尔的相对衰落使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双中心结构不复存在,沈阳、大连的经济增长也把鞍山、本溪等原来的重量级城市远远甩在后面,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基本格局已进入“四城市时代”。此外,近年来的变化还表现为核心区进一步强化、地方城市边缘化、小城镇衰落、城乡融合程度发生空间分化等。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系统的空间运动过程以及未来发展模式都有一定的独特性。为了测度东北地区城镇系统空间极化状况、极化程度以及极化方向,本文选取了国际上常用的“基尼系数”、“伊斯特班—雷指数”和“坎贝尔—张指数”以及5个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客货流指标来衡量东北地区城镇系统空间极化的各个方面。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空间极化的概念,然后对空间极化的相关理论和模式做了介绍并对东北地区城镇系统空间格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国内外区域空间极化的研究实践。第二部分回顾了我国铁路交通发展的历史轨迹,分析了铁路交通现状和铁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铁路交通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以及铁路在东北地区近现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首先界定了本文研究的范围,研究数据的采集,确定并说明研究指标的意义,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中具体指数的含义和运用范围作了说明,其次从不同方面对东北城镇系统空间极化进行了分析:包括对东北地区城镇系统不均衡状况进行测度,运用极化指数和相关指标对空间极化的程度作了分析,对空间极化在不同分类方向上的变化进行分析,最后对所得结论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说明。结论部分概括总结了本文各主要部分的内容。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
黄土高原特别是多沙粗沙区的水土流失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也是造成黄河下游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淤地坝作为一项能够拦截泥沙、淤地生产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受
我国应用GIS技术开展公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起步较晚,研究程度较低。公安部己经将警用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列入“金盾工程”23个一类项目中,成为“金盾工程”的重要组成
群众公认,是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用人方面的重要思想,是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根本目标。由于缺少实现“群众公认”的有效形式,在一些地方“群众公认”仅仅成了一句口号,并没有真正落
1999年是贯彻落实中央、省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和实施办法的第一年。去年12月下旬,省委、省政府组织了由五名省级干部、十名厅局级干部参加的共45人组成的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领导
我是一个铁匠  住在一个幽深的小巷  日日夜夜拉着我的风箱  岁月啊 已经被我弄得呼呼作响  叮叮当当 叮叮当当  打破了巷口的静谧与安详  我是一个铁匠  用眼里的两束柔光  点亮我的炉膛  叮叮当当 叮叮当当  一个人敲着自己的铿锵  我是一个铁匠  我有铁打的江山  叮叮叮叮当当,叮叮当当  我演奏的国歌  多么高亢 多么激昂  红色的铁水呀  快向远处更远处流淌  浇成我的平原 铸成
期刊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andUse/Covel Change,简称LUCC)是造成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目前己成为“国际地圈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区域技术学习和全球-地方生产网络是当代主流经济地理学的两个热点研究领域。尽管已经有大量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新产业区的研究,但是对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