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竞赛项目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它源于大众健美操,其后伴随着国际健美操组织的建立、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举办各种规模的国际赛事,使之迅速超越了大众健身操的范畴,不断向人体极限挑战,逐步发展成为以竞赛为目的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当今国际竞技健美操技术迅猛发展,中国竞技健美操的五个单项均取得很大进步,部分项目已登上世界最高领奖台。但是中国女单相对于男单、三人和六人项目而言整体实力比较弱,2008年第10届和2010年第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国女单均获得第五名且两届世锦赛中国女单运动员为同一选手。竞技健美操在中国开展的十几年里,许多科研人员对竞技健美操女单项目进行了研究探索,使我们对女单项目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通过对现有的研究资料归纳分析发现:多数文献一般是在一个周期的规则下分析成套难度动作;中国队与冠军队难度对比分析;选择部分内容或者部分内容的部分方面进行研究;仅根据规则谈规则的变化,割裂了不同周期规则下世锦赛女单项目难度动作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2008年第10届和2010年第11届健美操世锦赛女单决赛前6名共12套难度动作的录像资料以及FIG《2005-2008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和FIG《2009-2012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中国健美操女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的选择、运用及完成方面的特点,分析中国女单与世界强国在难度动作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根据2009版规则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结论如下:1第10、11届世锦赛在四类难度动作选用上均以C组跳与跃类难度动作为主,利用率分别为51.4%、51.7%,其余三类难度动作的选择都在12%-18%之间,虽有所浮动,但总体比较均衡。B组难度是中国掌握较为薄弱的环节,仅限于规则规定的不允许缺组的要求,而选择一个掌握稳定、分值适中的难度动作。2第10、11届世锦赛女单前六名运用的难度动作类别分别是18类和15类,其中A组3/3类,B组5/3类,C组8/7类,D组2/2类。在规则的引导下两届世锦赛中难度动作选择类别选择的差距并不大;难度根命名的选择上一致性程度很高;难度动作的变化形式不大,大多是相同根命名的不同难度动作,动作的结束方式和转体角度发生了变化;B组难度动作的选择过于单一。3第10、11届世锦赛在难度分值选择上越来越高,0.3与1.0分值的难度利用率为0。第11届世锦赛难度动作以0.8、0.6分值为主,利用率分别是34%、25%,第10届世锦赛难度动作以0.6、0.5分难度动作为主,利用率分别为28%、22%。0.4和0.9分值的难度动作利用率低,出现两头少中间多的现象。高分值难度已演变为优秀运动员提高难度分的着眼点。4第10、11届世锦赛开始和结束难度动作多数是在C、B、D三组中出现,整体难度动作均衡分布是竞技健美操发展的必然趋势;女单使用的难度动作组合类型均多为C+C和C+A,中国队充分运用这一加分因素,提高成套动作的编排价值和观赏性,符合总的发展趋势。难度动作整体布局更加趋于均衡、流畅、自然。5第10、11届世锦赛难度动作完成率均值分别为96%、97.8%。第11届世锦赛难度动作完成率高于第10届,且失分值从0.4分减少到0.25分,呈递减趋势。各个国家竞技健美操的水平越来越高,比赛的分差也越来越小,特别是高水平国家。是否将选择的难度动作高质量、高规格地完成,直接决定比赛的胜负。建议如下:1加大B组难度动作的开发,在健美操训练中注重该组动作的突破;加强中国女运动员动作完成的力度、幅度、速度及上肢力量的训练,全面提高成套动作完成质量,向高难突破的同时求稳、求质。2根据2009版规则的变化,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选择的难度动作类别要尽量均衡,合理布局,提高成套动作的艺术性。3难度动作级别的选择要和运动员自身能力、技术水平相适应,加强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练,力求高规格、高质量的完成动作,体现其应有的难度价值。4成套难度编排强调艺术性。在确保完成的前提下,追求运动员个人成套难度分值最大化,难度动作分布合理化,难度动作连接多样化,提高成套的得分。5借鉴相关难美项目的训练方法、创新有效的训练方法,注重技术动作细节,提高难度动作的完成率,减小失误率。6建立科学的训练系统,一般技术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相结合。增强女运动员后备力量的培养,尤其是从小培养专门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走体教结合的道路,建立良好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