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58年,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基督教取得了在中国内地传教的权利,开始了在中国内地的传播过程。十九世纪末,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地处湖南边陲的湘西开始出现了传教士的身影,自此开始了基督教在湘西的传播。湘西地区作为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由于地域上的偏僻和历朝历代统治者实行的打压和民族隔离的政策,使得该地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极其有限,形成了自成一体有着强烈地域特征的文化体系和宗教信仰体系,因此伴随着殖民侵略而来的基督教在湘西的传播并不顺利,一开始就遭到了湘西民众的排斥,并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和文化冲突。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随着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教会调整了传教策略,通过在湘西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开展社会救助等慈善活动,使得基督教在湘西的传播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内迁,迎来了湘西基督教发展的一个高潮。解放前夕,随着外国传教士的撤离,宣告了传教士们在近代湘西传教事业的结束。基督教在湘西不到一百年的传播历程中,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没有也不可能被湘西民众广泛的接受,但期间也对湘西社会的各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本文以湘西为研究范围,从社会史的角度对近代以来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在湘西的传播、发展脉络及其对该地区影响进行系统的梳理,使人们对近代基督教在湘西的传播和发展有一个较为整体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基督教与湘西的文化冲突及其传播特点做分析研究,力求能够全面、客观地展示基督教在湘西的传播的历史及其影响,以期人们能够以一个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为民族地区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