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是浙江省的传统水果,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但梨树害虫种类多,为害严重。目前,梨树病虫害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为主,长期滥用化学农药导致梨果农残超标,危及果品安全。本文主要调查了浙西北梨瘿蚊、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研究了梨园害虫物理防治的应用技术,并首次编制了梨园害虫检索表,为浙江省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DNA COⅠ)基因序列分析危害梨花和梨叶瘿蚊的同源性,结果发现梨花瘿蚊与梨叶瘿蚊为同种昆虫,但两者的基因序列有差异。(2)采用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方法,研究了梨花瘿蚊的发生与梨花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梨花瘿蚊幼虫主要集中于2月底至3月底发生,发生危害期为12~19d,种群动态呈明显的单峰型;梨树花蕾露白比例与梨花瘿蚊危害率呈指数型关系:y=8.4951e0.0167x,r2=0.5274(其中:y为危害率%,x为花蕾露白比例%)。梨花瘿蚊的发生与温度、雨量和日照关系密切,高温干旱和长日照气候有利于梨花瘿蚊发生,低温多雨和短日照气候,不利于梨花瘿蚊发生。(3)研究了10种不同颜色和3个不同高度粘虫色板对梨瘿蚊的诱集效果。结果显示,黄色粘虫板对梨瘿蚊的引诱效果最好,其单板平均诱虫数最多达76头,显著多于其他颜色,而黑色粘虫板最少只有0.67头,最多也只有15.67头,对梨瘿蚊有一定的趋避效果;色板放置高度0.5~1m时诱集效果最佳。进一步分析发现,色板颜色、放置时期、放置高度对诱虫数有显著的影响,色板颜色与放置高度、色板颜色与放置时期、放置高度与放置时期以及色板颜色与放置高度、放置时期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梨瘿蚊诱虫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4)利用性信息素监测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并比较研究了4种类型诱捕器、4种来源诱芯、2种诱捕器设置高度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浙西北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高峰期至少有5个,分别在3月下旬、5月中旬、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说明在浙西北地区梨小食心虫一年可发生5代以上。三角形诱捕器与船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极显著好于笼形诱捕器与水盆形诱捕器,其中三角形诱捕器与船形诱捕器之间差异不显著,水盆形诱捕器与笼形诱捕器的差异也不显著,但诱捕的相对效率顺序为三角形>船形>笼形>水盆形诱捕器。4种不同来源诱芯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著,但诱捕的相对效率以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较好。性诱捕器放置高度1米和放置2米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种群动态的有效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5)比较研究了10种不同果袋类型和3个不同套袋时期对梨果病虫害发生、梨果纵横经、单果重和糖分的影响。发现套袋可有效减轻梨果病虫的发生为害,改善果皮色泽,提高梨果商品性。研究表明,II、III、VII和VIII号果袋对梨果病虫害控制效果最好,尤其是II号果袋最好。3个不同套袋时期对梨果的大小、重量和糖分有一定影响。越早套袋,梨果纵横经与单果重越小,但糖度均低于未套袋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