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盛期以来黄土高原C3、C4植物演化及其对气候和CO2变化的响应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p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全球变化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识和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人类应对未来全球变化的理论基础之一。C3和C4植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生长演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基于数据集成,结合植物碳同位素模型,对两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与讨论,一是,通过对全球现代表土及C3、C4植物δ13C实测值的收集整理,获得了全球更广泛的C3、C4植物δ13C分布情况,结合碳同位素模型的模拟结果,为过去植被重建提供了更具代表性的全球及各植被类型的C3、C4植物δ13C端元值;二是,集成了黄土高原地区末次冰盛期以来有代表性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有机碳同位素数据,在统一年代框架的基础上,重建了冰盛期以来的C3、C4植物丰度的空间演化,结合C3、C4组成对温度、降水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敏感性分析和古气候演化历史的对比研究,探讨了末次冰盛期以来黄土高原地区C3、C4植物演化的主控因素。  综上,获得如下研究结果与认识:  (1)基于全球现代C3、C4植物叶片δ13C实测数据,结合植物碳同位素分馏模型的空间模拟结果,获得了更具广泛性的全球和各植被类型的C3、C4植物δ13C端元值,其中全球C3、C4植物δ13C值的范围(95%置信区间)分布为-30.7~-23.7‰、-14.1~-10.3‰,均值分别为-27.2‰、-12.4‰,为更加准确重建古植被中C3、C4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在全新世高温期(全球温度比现在高约1℃),黄土高原C4植物显著扩张,C4丰度增加,呈现东南部C4比现在的高~35%,西北部比现在的高~10%,该结果为未来全球增温情形下该区植被演化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历史参照。  (3)末次冰盛期以来C3、C4植物演化表明,在冷干的末次冰盛期,C4植物丰度仅~20%左右;随着末次盛冰期向全新世暖湿期转变,其值逐渐升高,在9kaBP丰度达到最大值~48%,之后逐渐降低,达到现代黄土高原C4植物平均丰度约为32%。上述C3、C4植物丰度演化,虽降水和大气CO2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贡献,但可能的主控因素是温度。
其他文献
本文对大庆长垣萨南开发区南二区萨零组的砂岩储层开发地质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首先对研究区内的岩芯进行了观察、描述,并应用湖相沉积对比方法,用发育稳定的泥岩段和泥岩点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后,注聚区块聚合物驱开发规律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了改善陆相砂岩油田主力油层高含水期的聚合物驱油效果,驱替目的层的物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的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在小学生认知特点上,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情景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帮助学生
期刊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条断裂带,对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和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和工作环境,限制了常规科研手段的
2006~2007年连续两年采用烤烟-绿肥轮作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方法,研究绿肥还田对土壤培肥和烤烟产量、品质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绿肥还田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磷钾养分含量。土壤
本文以汤原断陷为研究对象,以白垩系和古近系为研究目的层,进行系统的沉积相和油气成藏特征研究。确定沉积相类型、发育特征及其时空展布,分析沉积环境与油气关系以及油气成藏特
中天山构造带东段主要由三个前寒武纪变质地块(库米什-干沟地块、帕尔岗塔格地块和尾亚-星星峡地块)组成,上覆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盖层,其中前寒武纪变质地块主要由星星峡群、天
2013年4月20日,在龙门山南段的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M7.0级地震,引起了人们对龙门山南段构造变形的关注。本文以相关基金课题为支撑,通过平衡剖面、砂箱物理模拟等手段,基于典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依据试验区块原油物性和地质条件,进行菌种筛选,并对菌种与油藏的匹配性进行了研究。第二部分是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对比所选菌种作
该文重点研究扬子陆块中奥陶世早期鹦鹉螺多样性及古水深学.在实测及观察28条奥陶系地层剖面的基础上,以湖北西部及南部、湘西北、陕西勉县、安徽中部及南部等地7条剖面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