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洲—荒漠过渡带是绿洲与沙漠生态系统的连接地带,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绿洲与沙漠的演化方向。绿洲—荒漠过渡带内风沙活动频繁强烈,由此引起的沙尘沉降会对绿洲产生重大威胁,促进沙漠化的蔓延。在过渡带内营造防护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绿洲内的沙尘沉降,改善绿洲内的生态环境,保障绿洲的生态及生产安全。而绿洲—荒漠过渡带防护体系内的沙尘沉降特征可以直观的反映区域防沙治沙效果,对于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绿洲—荒漠过渡带防护体系对沙尘沉降的影响,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林滩典型绿洲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绿洲外围向绿洲内侧延伸的沙障固沙带(SZ)、灌草防风阻沙带(GC)、农田防护林网(NL)为一体的防护体系,在防护体系外围流沙区(CK)及防护体系内布设了近地面沙尘沉降缸,对CK及防护体系内的沙尘沉降活动进行了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绿洲—荒漠过渡带防护体系内沙尘沉降规律及对主要气象因子的响应,通过测试沉降颗粒物的粒度特征,对研究区沙尘物源进行判断,研究绿洲—荒漠过渡带防护体系对沙尘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CK、SZ、GC、NL内沙尘沉降量的月际变化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4月沙尘沉降量最多;12月沙尘沉降量最少。各个防护带内沙尘沉降量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由流沙区沿主风向经防护体系向农田递进过程中,沙尘沉降量表现为CK>SZ>GC>NL,沉降在农田内的沙尘量大幅减少。(2)携沙气流从流沙区经绿洲—荒漠过渡带防护体系到达农田后,非沙尘天气沉降物中的砂成分逐渐减少,粉砂成分逐渐增大,沙尘天气沉降物中的中砂含量逐渐减少,极细砂含量逐渐增大。在防护体系的影响下,农田内沙尘沉降物的平均粒径逐渐变细,分选性逐渐变差,偏度由近对称变为负偏,峰度无显著变化。(3)非沙尘天气条件下,从流沙区经绿洲—荒漠过渡带防护体系到达绿洲农田后,沉降物来源由以近地表风沙运动颗粒为主的跃移颗粒转变为大气降尘为主的悬移颗粒。非沙尘天气条件下,沉降物来源均以近地表风沙运动颗粒为主,但跃移颗粒逐渐减少,悬移颗粒逐渐增加。(4)CK、SZ、GC、NL内的沙尘沉降量与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沙尘天气日数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影响防护体系内沙尘沉降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平均风速和沙尘天气日数,二者的相对贡献率之和大于50%。各防护带内沙尘沉降量均与风速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