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众所周知,身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机构投资者,不仅在宏观领域的促进资本市场整体的发展进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更在微观的公司层面的治理中贡献力量。机构投资者对于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广泛研究的话题,相关理论成果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同一个假设,即机构投资者对于被投资企业是“一视同仁”的,不存在侧重。实际情况中,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价值在机构股权投资组合总价值中的份额是不一样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身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机构投资者,不仅在宏观领域的促进资本市场整体的发展进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更在微观的公司层面的治理中贡献力量。机构投资者对于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广泛研究的话题,相关理论成果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同一个假设,即机构投资者对于被投资企业是“一视同仁”的,不存在侧重。实际情况中,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价值在机构股权投资组合总价值中的份额是不一样的,价值越大的公司对机构的投资收益影响更大,因此在机构的精力、时间、可调度的资源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机构一定会“厚此薄彼”,重点关注价值大的企业(汪玉兰、易朝辉,2017),在该企业的公司治理中投入更多力量,提升内控质量,保证自身收益。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参考Fich(2015)、李青原等人(2018)研究成果,借鉴监督型基金的筛选标准,以监督型基金为研究对象,探究监督型基金持股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考虑到监督型基金的收益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联系紧密,而且内部控制在保证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日常正常经营运转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监督型基金会发挥其公司治理的作用,提升被投资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本文选取2008-2018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资料数据,实证检验了监督型基金这一类特殊机构对于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发现监督型基金持股有助于提升被投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研究股权结构以及管理层的权力大小会对监督型基金发挥改善内部控制作用产生加强或削弱的影响。由于较高的股权集中度体现了大股东与公司的利益一致性,而监督型基金与公司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大股东与监督型基金存在利益一致性,会为监督型基金发挥作用“保驾护航”,因此高股权集中度可以促进监督型基金发挥改善内控作用。较高的股权制衡度可以实现公司内部的平衡,并且客观上保证了管理层无法与股东相勾结(Morck,1988),从而为监督型基金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高股权制衡度可以促进监督型基金发挥改善内部控制质量的作用。由于管理层与公司股东利益不一致从而会引发委托代理问题,并且管理层会为了自身利益滥用管理层权力,从而导致管理层与监督型基金之间存在分歧,管理层会利用手中的权力与监督型基金对抗,从而不利于监督型基金发挥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的作用。实证检验后发现结果与本文的进一步研究中提出的假设是一致的。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采用两种稳健检验方法,监督型基金的替代变量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发现结论依旧与假设保持一致。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以往研究中基金公司发挥公司治理作用中潜在的逻辑漏洞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构建监督型基金指标来予以弥补,实证检验了该类基金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同时探讨了股权结构、管理层权力对监督型基金这一特殊机构发挥改善内控作用的影响,为保障监督型基金正常发挥作用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企业赖以维持发展的第一要义,因此,什么因素影响创新以及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是整个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关于避税的讨论也层出不穷,在过去的研究中,一般认为避税会增加企业实际收益,能够为创新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指出企业避税会加剧代理问题,而代理问题加剧会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因此,避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两方面的。那么,避税对创新的影响是否有
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导致更高的外部需求不确定性,企业需要制定和调整对应的策略来适应外部不确定性的变化。在正确的时间采取与外部需求环境匹配的策略对于企业改善成本管理和运营管理至关重要。外部不确定性对于企业来说是外生的,不受企业控制,但管理者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内外部企业策略来应对。本文从财务策略、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一体化三个方面考察了企业如何采用适当的策略适应外部需求环境,提高成本管理和运营效率。研
党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强调,监管机构要贯彻落实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转型工作。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证监会将监管权力不断下放、监管重心不断下移,赋予证券交易所更多职权,逐渐突出了证券交易所在资本市场中的一线监管作用。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年报问询函逐渐成为证券交易所改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监管手段。当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中,存在潜在风险、盈余质量、公司治理、内部控制
回顾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家族企业已然占据民营企业的80%以上,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低位,在家族企业数量不断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深省的问题:增长的质量究竟如何?企业的投资决策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新建生产能力的投资部分代表了企业的发展能力进而影响着企业的业绩。本文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视角出发,研究家族所有制及所有权比例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从侧面反映出家族所有权
从清朝开始碑帖之争不断,很多书家也对魏碑的褒贬不一,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沙孟海先生提出碑刻的好坏与刻手有关。华人德先生认为北魏造像记一般是在书丹后进行刊刻的,那么魏碑风貌应当与书丹墨迹有关联。《龙门四品》作为魏碑中的精品,可以代表魏碑基本风貌。在《高昌墓表》中有一部分未经刊刻的墨迹与魏碑风格相似。本文从文化背景、材料特质、刻工写手等方面分析了北魏造像记风貌的形成原因;从整体和笔画入手,通过对《龙门四
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困境儿童保护现状,以S机构为例,结合文献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了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保护取得的成效及其成功经验,同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基于实证研究,本文有以下3个基本发现:(1)S机构参与困境儿童保护取得了较大成效,使得政府、S机构自身、服务地、困境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益,其中,政府的职能得到了一定延伸,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提高
盈余管理一直是公司治理相关研究的热点,学者们从影响因素和治理效应等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现有文献大多是关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较少关注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正因如此,企业盈余管理的传统做法被外部监管机构和审计师熟知,其可操纵空间被大大压缩,所以企业开始转向分类转移这种成本低、隐蔽性强的操纵方式。分类转移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意错误划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达到改变企业利润结构,增加核心盈余的目的。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