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T特征分析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eng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 )比率增高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患者的CT影像特征,探讨外周血Eos与鼻窦CT评分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因慢性鼻窦炎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并确诊为CRSwNP的成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共167例。对所有病例的CT影像进行Lund-Mackay评分,根据患者外周血Eos比率是否≥5%分为Eos增高组与Eos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病程、血常规指标、鼻窦CT影像方面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鼻窦CT评分结果和患者外周血Eos比率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估鼻窦CT评分的预诊断价值。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组实验中共167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42例,Eos增高组31例,Eos正常组136例。患者年龄分布于18~78岁之间,平均年龄47.36岁,病程分布于3个月~40年之间,平均病程7.0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Eos增高组患者的单核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均高于Eos正常组,而中性粒细胞比率低于Eos正常组(P值均<0.01)。
  2、鼻窦CT评分比较:Eos增高组患者的CT评分总分、前组筛窦评分、后组筛窦评分、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E/M比)、后组筛窦与前组筛窦评分比值(PE/AE比)均显著高于Eos正常组(P值均<0.05)。
  3、鼻窦CT受累范围比较:Eos增高组患者出现后组筛窦和全组鼻窦病变累及的比率高于Eos正常组患者,而前组鼻窦病变累及的比率低于Eos正常组患者(P值均<0.01)。
  4、筛窦与上颌窦病变程度比较:74.19%的Eos增高组患者以筛窦病变为主,而69.85%的Eos正常组患者以上颌窦病变为主,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2,P=0.000)。
  5、外周血Eos比率与前组筛窦评分、后组筛窦评分、E/M比、PE/AE比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86、0.306、0.403、0.201,P值均<0.05)。
  6、ROC曲线分析得出:后组筛窦评分和E/M比对判断外周血Eos增高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后组筛窦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756,其最佳截断值为2.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和68.03%,E/M比的曲线下面积为0.760,其最佳截断值为2.583,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1.43%和75.41%。
  结论:
  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增高可显著影响CRSwNP患者的鼻窦CT特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E/M比)、后组筛窦评分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相比较其他鼻窦CT评分指标,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E/M比)和后组筛窦评分对于CRSwNP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筛窦与上颌窦评分比值(E/M比)>2.583、后组筛窦评分>2.5可作为预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标准。
其他文献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女性在妊娠期发生的糖耐量异常,对母婴健康均产生不良影响。我国GDM发生率高达17.5%[61]。目前GDM需要在妊娠24-28周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诊断。若能早一步在孕早期进行预测GDM,则可提前通过饮食、运动干预,降低GDM的发病风险,
背景:人参皂苷Rg3对生殖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但Rg3调控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机制尚不清楚。据报道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P)可诱导雄性大鼠不育。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Rg3对TP诱导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瘤细胞(Murine Leydig Tumor Cellline-1,MLTC-1)毒性的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CCK-8、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MLTC-1细胞的增
研究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 CE)临床治疗对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 RIF)不孕症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 I
背景: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身体健康的第四大恶性肿瘤。传统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手术或放疗,但其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预后较差。为此,有学者提出可在术前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其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缩小局部病灶体积、改善宫旁浸润、减少手术并发症,为患者争取手术机会,避免放疗并发症。但新辅助化疗并非对所有宫颈癌患者均有疗效,对新辅助化疗不敏感的
学位
期刊
学位
研究目的:目前铂类药物化疗是晚期卵巢癌主要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卵巢癌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肿瘤易感基因突变与临床癌发生及治疗敏感性相关。本研究探讨粤北地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易感基因胚系突变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通过新一代测序检测(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评估粤北地区69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26个卵巢癌和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
学位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滴度血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阳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各阶段的影响,同时探讨抗着丝粒抗体(anticentromere antibody,ACA)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特征,以及免疫抑制剂是否能改善ANA阳性患者冻胚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之间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因不孕症行体外受精的7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