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渣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iquer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薯渣是红薯加工企业提取淀粉后剩余的残渣,因其没能得到合理的利用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微生物固体发酵红薯渣生产菌体蛋白饲料,不仅利于环境保护,还能减轻蛋白饲料资源压力。因此,发酵红薯渣具重要科研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研究通过3个试验探讨了固态发酵红薯渣的最佳单一菌株、最佳发酵路线、最佳混菌组合及比例,发酵条件优化和发酵产物表观代谢能、能量表观代谢率以及粗蛋白表观代谢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试验一 本研究共采用酵母菌4株,黑曲霉菌(H)4株,枯草芽孢杆菌(K)5株,乳酸菌(R)1株。首先在相同发酵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以产物粗蛋白为主要衡量目标,进行单一菌株的筛选。结果表明,4株酵母菌中以产朊假丝酵母(C)发酵产物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2.53%;4株黑曲霉菌中以编号为41126的菌株发酵产物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67%;5株枯草芽孢杆菌中Y111发酵产物粗蛋白最高,为10.63%。利用筛选出的4株最佳单菌进行发酵路线选择,C+H(1:2、1.5:1.5、2:1)组成好氧发酵,C+R+K(1:1:1)组成厌氧发酵,第一步好氧发酵产物烘干继续进行第二步厌氧发酵组成二次发酵。结果表明,好氧发酵路线以H:C=1:2产物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53%;厌氧发酵产物粗蛋白含量为8.88%;二次发酵路线以H:C=2:1+C:R:K:1:1:1产物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5.11%。由此确定最佳发酵路线为二次发酵,H:C=2:1+C:R:K:1:1:1为最佳菌种组合比例。试验二 试验选取NH4CL. (NH4)2SO4.尿素三种无机氮源,分别设置浓度水平为0.5%、0.75%、1%、1.25%、1.5%添加到红薯渣中按已定的最佳菌种组合和二次发酵路线进行发酵,以产物粗蛋白含量为主要衡量指标,选取最佳N源及其添加量。结果表明,尿素添加量为1%时,产物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1.78%。故选择尿素作为培养基N源。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N源添加量和菌液接种量四个因素为变量进行L16(4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发酵产物粗蛋白含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d,发酵温度28℃,N源添加量1%,菌液接种量3%。产物粗蛋白含量达12.35%,较同等N源添加量原料发酵前提升了85.99%,且产物能量值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试验三 根据已定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扩大发酵,发酵产物铺平晒干,测定产物粗蛋白和能量值。试验设计红薯渣发酵产物组(A)、红薯渣原料组(B)、红薯渣原料添加植物油组(C)、等蛋白小麦组(D)、等蛋白等能量小麦添加植物油组(E)分别强饲成年黄羽肉鸡40g,以全收粪法测定产物能量和粗蛋白表观代谢率。表观代谢能结果表明,A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较红薯渣对照组提高了33.46%,与C组和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能量表观代谢率结果表明,A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较红薯渣对照组提高了20.30%,与C组和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粗蛋白表观代谢率结果表明,A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较红薯渣对照组提高了85.24%,显著高于C组(P<0.05),较C组提高了37.07%,和E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
其他文献
塔罗科血橙新系是中国农科院重庆柑桔研究所自意大利引入的塔罗科血橙珠心系(TAROCCO)。于1998年由自贡市农业局经作站安排区域试验引入接穗,在荣县白庙镇斑竹林场(现贡井区白庙
9月26日,宝丰县国土资源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国庆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对全县矿山企业的巡查力度和密度,采取“三班倒”,对违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做到及时
受“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子教育素来不受重视,晚清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兴起,女性受教育的权力逐渐被重视,女学兴起。但在近代教育发端之初,不仅女
"我的摩托车哪去了?刚才明明就放在这儿啊!"1月17日下午5时多,当孟州市河雍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陈大涛从富村国土资源协管员李富平家出来时,一下子愣住了:摩托车不见了。李富平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