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以股权分配制度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01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之时,传统中国正式开始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到近代工商业社会的转型。伴随着西方列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脚步,新式工商业也从沿海通商口岸延伸开来。而在这一进程中,远道而来的外商企业和植根本土的华商企业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外商在华企业携资金技术的优势以及以列强为后盾的各种特权,通过自身的经营实践,不仅在诸多新兴工商业领域领风气之先,还在很多重要行业长期占据优势地位。而华商企业则通过自身经营管理的特色及实业报国的雄心,通过新兴行业的学习模仿及传统业态的制度重构,不但在上述新兴工商业领域实现了追赶,甚至使部分传统行业在新的竞合环境中涅槃重生。外商在华企业和华商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市场环境中,不仅在资本增殖的原始动机下追寻着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在各种新兴工商业的兴衰沉浮中开辟着属于自己的一片疆土。  在上述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中,近代中国外商企业和华商企业的竞争较量及合作共赢关系是以企业组织为载体才得以实现的。而股份制企业作为近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对当时的经济转型和制度重构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股份制企业制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发展并趋于成熟的先进制度成果,不仅外商在华企业将之视为掘金中国市场的制度利器,而且华商亦因其聚沙成塔的示范效应而趋之若鹜。因此对近代外商在华企业制度构建,尤其是关系到企业资本筹集、资金运作及治理结构的分配制度之具体情况做出系统分析,并探讨华商企业在引进上述制度过程中的分析拣选,不仅对进一步了解当时企业组织制度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完善近代中外企业制度变迁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以民国时期绍兴县钱庄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绍兴县钱庄业的发展演变、组织形式和结构以及同业组织的考察,探讨了民国时期绍兴县钱庄业在家族关系、学徒培养和经营活动三方面
民间信仰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宗教心理、宗教情感、宗教道德及宗教价值判断.它植根于乡村社会,是民众精神生活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如今,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空前发展,我国城镇和工商业天然气用户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确保天然气可以安全供应,需要在天然气工程设计阶段做好工作,主要分为:把好施工时的质量控制关,在竣工阶段实行严格验收,在运行维护阶段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上面所述几个阶段中,天然气工程施工阶段最为重要,从原料进场时的检验,管壁除锈,组装焊接,管道的清理,到压力检测,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检查和控制,如此,才能保证
民国时期的户政研究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仅就它自身而言,而且对民国时期人口和家庭的研究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1940年代是国民政府户政事业大发展的时代,江南地区是国民政
明代的社会保障继承和发展了宋代及以往朝代的各项优秀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尤其是以乡绅、富民等为主导的民间慈善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明代社会保障与以往朝代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