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鳗鲡幼体对环境因子的选择行为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mmy7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隶属于鳗鲡目(Anguilliformes),鳗鲡科(Anguillidae),鳗鲡属(Anguilla),是一种长距离降海洄游性鱼类,日本鳗鲡的产卵场位于马里亚纳群岛的西部海域,日本鳗鲡生活史分为:受精卵、柳叶鳗、玻璃鳗、线鳗、黄鳗、银色鳗等阶段,其整个生活史阶段需栖息在海水、淡水和洄游过程的咸淡水三种不同的生境条件中。本研究以日本鳗鲡玻璃鳗和黄鳗为研究对象,玻璃鳗于2014年4月在长江口捕获,平均体长为(57.52±2.61)mm;平均体重为(0.115±0.025)g。黄鳗为在室内养殖2个月后的日本鳗鲡,平均体长:(90.56±3.63)mm;平均体重:(0.68±0.09)g。本文通过研究日本鳗鲡玻璃鳗和黄鳗两种发育阶段对底质颜色、光照强度和水温的选择行为,得出日本鳗鲡对野外环境因子的偏好性,旨在了解日本鳗鲡在野外对环境因子的选择情况,从而判断日本鳗鲡在河口所处的栖息地环境,并试图分析验证玻璃鳗在河口区域溯河洄游的行为方式,推测其对长江口栖息地的适应性意义。1日本鳗鲡对底质颜色的选择行为在室内自然光照(88 lx)和黑暗(0.3 lx)两种光照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鳗鲡玻璃鳗和黄鳗对黑、白两种底质颜色的选择行为。实验在50 cm×35 cm×25 cm的深蓝色塑料箱中进行,设置了黑、白两种颜色的底质,通过摄像机进行记录日本鳗鲡在黑白底质中的活动情况;实验分为个体和群体两种类型,个体实验即每次测试1尾实验鱼,统计实验鱼在黑、白底质中分别停留的时间百分比,实验共分3组,每组10尾,共计30尾;群体实验是每次测试10尾,重复3次,统计实验鱼在装置中分布的数量百分比。结果表明,在室内自然光照(88 lx)和黑暗(0.3 lx)条件下,玻璃鳗个体和群体对黑色底质的选择具有显著性(P<0.05);黄鳗个体和群体也对黑色底质的选择具有显著性(P<0.05);但玻璃鳗和黄鳗对黑色底质的选择在两种光照条件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玻璃鳗和黄鳗选择黑色底质显著高于白色底质,结果说明日本鳗鲡对黑色底质有明显偏好。2日本鳗鲡对光照强度的选择行为本实验设置了4个光照强度梯度:6000~12000 lx(A区),700~1400 lx(B区),60~150 lx(C区),5~10 lx(D区),实验分为个体和群体两种类型,研究了日本鳗鲡玻璃鳗和黄鳗对不同光照强度(A区~D区)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玻璃鳗个体在A区、B区、C区和D区四个光照强度中出现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3.55±7.03)%,(7.31±9.34)%,(20.42±8.56)%和(68.72±17.17)%;玻璃鳗群体在四个光照强度中出现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A区(2.00±4.00)%,B区(4.00±4.90)%,C区(21.00±9.43)%和D区(73.00±13.45)%。数据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玻璃鳗在各个区域出现的时间和数量百分比依次增加,且显著性选择D区(P<0.05)。黄鳗个体在四个光照强度中出现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A区(2.43±0.28)%,B区(6.55±1.21)%,C区(19.65±3.01)%和D区(71.37±2.42)%。黄鳗群体在四个光照强度中出现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A区(1.67±2.08)%,B区(4.33±4.04)%,C区(18.67±5.86)%和D区(75.33±11.02)%。数据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黄鳗在各个区域出现的时间和数量百分比依次增加,且显著性选择D区(P<0.05)。日本鳗鲡玻璃鳗和黄鳗在D区活动的时间和数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结果说明日本鳗鲡玻璃鳗和黄鳗均对5~10 lx的弱光有明显趋性。由长江口日本鳗鲡玻璃鳗趋向黑色底质和弱光环境的结果推测,玻璃鳗对栖息地的适应性意义可能是,其营底栖生活,白天强光照期间栖息于河口区光照强度较低的底层,并于夜间借助潮汐能进行溯河洄游,同时具有躲避敌害,避免被捕食的作用,以尽快适应生态环境变化并成功快速进入淡水水域育肥。3日本鳗鲡对温度的选择行为本实验设置了四个不同温度区域,温度从高至低依次为:26~30℃(A区)、23.5~26.2℃(B区)、20~22.5℃(C区)和17~18.8℃(D区)。整个装置内温度范围为17-30℃。实验鱼暂养水温为(25±0.5)℃;实验分为个体和群体两种类型,方法同前面章节,但在群体实验中时间延长至180 min。此外,为了排除养殖温度对鱼产生的干扰,将实验鱼从25℃降至17℃适应之后,再针对玻璃鳗重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日本鳗鲡玻璃鳗个体和群体均显著性选择A区(P<0.05),黄鳗个体和群体也均显著性选择A区(P<0.05)。17℃适应之后进行的低温适应实验结果显示,玻璃鳗个体和群体在A区活动的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其他区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7℃适应之后玻璃鳗在A区活动的时间和数量百分比与25℃时暂养后进行实验的受试鱼得出的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玻璃鳗和黄鳗在A区的时间和数量百分比均显著性高于其他区域(P<0.05),结果说明,日本鳗鲡偏好选择26~30℃的水温范围。本研究结果为日本鳗鲡的人工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微课是一门基于教学视频之上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但有效性强,而且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事半功倍。在微课中,学生既是知识的探索者,也是知识的学习者,而教师虽然依旧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我们可以抓住微课内容精悍、针对性强、形式新颖、传播性广等特点,将其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对传统教学进行辅助及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微课;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
鱼类的发声对于种间和种内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辨别同类鱼发出的呼叫声生殖季节时发出的求偶声,寻找水下食物时发出的试探声,以及遇到敌害时候发出的防御声或惊吓声等。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二大因素。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症都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有关,其中HPV16和HPV18与宫颈癌相关的最为密切(大约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发光的海洋细菌,在海洋环境中分布广泛。哈维氏弧菌是海水养殖动物的重要致病菌,近年来给海水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
根据2012-2013年对上海港水域进行的浮游植物监测结果,分析了上海港水域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空间分布、多样性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等。研究结果显示:
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nsis)是我国黑龙江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每年秋季进行溯河性洄游,其中10月中旬洄游至我国黑龙江抚远江段,是目前黑龙江形成渔汛的几种经济类渔获
摘要: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在生物课堂中,我们应找寻知识的落脚点,从学生的思维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模拟剧、模型制作和小游戏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模拟剧;模型制作;小游戏;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14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
刀鲚(Coilia nas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性鱼类,曾是长江的重要渔获对象。但是近年来由于酷渔滥捕、栖息地(产卵场、洄游通道等)破坏、水体污染等原因,刀鲚资源量严重下降,群体
基因芯片按探针类型可以分为cDNA芯片和寡核苷酸芯片两种,按照样本采集不同则可分为静态与动态芯片两种。静态基因芯片针对固定的生物状态进行检测或在两种相对稳定生物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