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其他生命同样,自然属性是人类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的基本特征。社会属性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一切自然物的本质属性,这就肯定了人能够思考和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区别于其他自然物被动受限于自然或者无意识地作用于自然。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必然是人类历史上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之一。随着对自然认识的深入和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工具的运用,人类的活动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铺张开来,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雾霾污染频频爆发、转基因生物的争议、自然灾害异常频繁等等危险性信号,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充满着矛盾的人与自然关系状态、关系结构认知的合理性。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题由来已久,历久弥新。不管是从形而上学的层面上讨论世界的本原,试图论证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还是从面临的现实环境破坏问题出发去反思人与自然现有的矛盾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一直在路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反映着人对自然的看法与态度极其人作用于自然的行为模式的变迁。说到底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而有不同解释。从行文主旨来看,文章试从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将实践作为沟通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的认识出发,从“交往实践”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推进到社会历史领域而非停留在朴素的或神学或极度自负的人类中心学立场上。可以说,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解答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指出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合理路径、展开愿景是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所独特的地方,触及到了人与自然背后更深层的关系:事实上,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真正深入应当是在把握自然规律和掌握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同时,更持久地保护和试图可持续这种资源。地球只有一个,她是自然物种关系交织的不断寻求稳定的网,人类更好的明天依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行文结构上来看,本文基于资本实践全球化造成的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人对待自然物不当行为模式和态度造成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绝不以玫瑰色去描绘科学技术带领下的现代大工业和波德里亚笔下的消费社会的面貌,也不沉溺于“自私基因”的悲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来分析现象: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矛盾是由于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的资本主义运用,以及由其催生的大量消费大量浪费的生活方式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背景中,也就是说自然史与社会史不是对立的而是交融的,人类不是自然史的旁观者或操纵者,而是具有积极创造性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