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实验研究对象,探讨在其生长中、后期,饲料中不同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水平对鲈鱼生长性能及生理状态的影响。鲈鱼中鱼实验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体积120L)进行,期间水温16~24℃;鲈鱼大鱼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进行,期间水温19℃~24.5℃。实验各进行10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玉米淀粉为碳水化合物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制6种不同碳水化合物(CHO)水平(0、6、12、18、24和30%)的等氮等脂饲料分别投喂34.26±0.37g、343.3±1.0g的鲈鱼,研究饲料中不同的CHO水平对鲈鱼生长中、后期生长性能及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对鲈鱼生长中、后期的存活率、肥满度、肌糖原均无显著影响(P>0.05);中鱼期,随着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2%组的SGR,显著高于24%和30%饲料组(P<0.05),与18%饲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2%饲料组的FE显著高于0%组(P<0.05);而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随着CHO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P<0.05),30%饲料组的HSI显著高于0%~18%组(P<0.05),30%饲料组VSI显著高于12%组(P<0.05);中鱼期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ADC)在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18%组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12%组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大鱼期,SGR和FE随着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24%饲料组的SGR显著高于0%,6%及12%饲料组(P<0.05);18%饲料组的FE显著高于对照组及6%饲料组(P<0.05),30%饲料组的H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饲料组的VSI显著高于6%、18%、24%饲料组(P<0.05)。饲料中不同的碳水化合物水平对中后期的鲈鱼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以及肝糖原含量影响显著(P<0.05);己糖激酶(HK)活力在中鱼期受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大鱼期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玉米淀粉)可以促进鲈鱼的生长,鲈鱼中鱼和大鱼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17.75%和22.37%,随着鲈鱼的生长,鲈鱼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能力也逐渐增强。2.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制5种不同脂肪水平(0、4、8、12和16%)的等氮等能饲料分别投喂34.26±0.37g、343.29±1.12g的鲈鱼,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鲈鱼生长中、后期生长性能及生理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鲈鱼中、后期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鲈鱼生长的中、后期,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当脂肪水平为8%时,SGR都显著高于0%组(P<0.05);中鱼期,脂肪水平为8%饲料组鲈鱼FE显著高于12%和16%饲料组(P<0.05),大鱼期,脂肪水平为12%饲料组的FE显著高于0%和4%饲料组(P<0.05);饲料中不同的脂肪水平对鲈鱼生长中、后期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苹果酸脱氢酶(MDH)活力影响显著(P<0.05),在中鱼期,饲料中脂肪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P<0.05),8%饲料组的血糖和MDH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饲料组的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2%饲料组(P<0.05),4%饲料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而在大鱼期,血糖含量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逐渐上升(P<0.05),且在脂肪水平为16%时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8%时,胆固醇和MDH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饲料组鲈鱼的FE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0%和4%饲料组(P<0.05)。肝脂肪含量在鲈鱼生长的中后期差异显著(P<0.05),在中鱼期,在脂肪水平为16%时肝脂肪含量显著高于0%~4%处理组(P<0.05);在大鱼期,12%饲料组显著高于0%,4%及8%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适宜的脂肪含量可以促进鲈鱼的生长,随着鲈鱼的生长,其对脂肪的需求量增加,鲈鱼中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约为7.22%,而大鱼饲料中脂肪的添加量可达到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