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群体形象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时代是“人”的觉醒的时代,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五四”文学是“人”的文学,是启蒙“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文学。从西方传入的“人本主义”思想,使人们开始认识到了“人”的存在,认识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人类社会的核心,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由个人组成的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更是不容忽视的。之所以关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群体形象,是因为这个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负载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是现代民族国家焦虑中“大众想象”的直接产物。群体形象是人物形象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虽然构成了时代的背景,但却不是静止地围绕在典型人物形象的周围,而是时刻显示着积极的干预性。在具体作品中,群体形象出现时可能只有三言两语,可能只具备简笔画似的表情行为,也可能只出现在某一个场景中,但他们却具有改变小说的发展情势,影响典型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左右典型人物的生存命运的能力。他们体现了作品中人物生存时代的整个中国社会的共同心理状态,展示了作家的创作立场和内心感受。目前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群体形象进行研究的成果还比较少,仅见对个别作家(如鲁迅、萧红等)笔下的群体形象研究,因此从宏观上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群体形象进行研究应该具有极大的空间与意义。本文结构根据作家面对大众的不同立场心态,分别是精英立场、阶级立场、民族立场、日常生活立场来建立,以此考察现代作家笔下的群体形象样态,及其所体现出的复杂的内涵。因为大众也就是文本中的群体形象本身是沉默着的大多数,首先,他们虽然以大多数的形式存在于文本之中,却躲藏在面目清晰、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的身后。其次,由于文本中大众的“公共”性情只能是不同作家在不同立场上进行想像的结果,所以群体形象自身就成为“沉默的”任由作家评说的“大多数”。
其他文献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始建于1957年,建立之初,隶属于北京石油学院,1968年划归海淀教委。2004年2月,依据教委资源整合精神,原志新二小并入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建成南校区。2
<正>创刊于1917年的北大校刊——《北京大学日刊》主要刊登新闻和公告,记载该校教育教学举措、条例、课程指导书、人事任免等时事,它为研究北京大学历史留下大量资料,"校中兴
本文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浊法测定工业碳酸锶中的氯化物,通过溶样方法,添加剂等条件的试验,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在101%~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5%~3.65%,结果准确、快速。
我国古代戏曲观众的身份结构主要可以分成军士、商贾、农民、女性和文人士大夫五类。随着朝代变迁,观众群体的身份结构比例亦不断变化,尤其突出的是明代以来文人观众群体的比
现代日记文学的出现,是五四时期主体生命意识萌发和个性解放精神高涨的结果。日记的地位得到肯定和推崇,以及作家热心于撰写、刊行日记,并努力把日记艺术化,说明日记作为一种独特
细节是构成艺术设计作品最小的组成单位,是作品主题得以深化,内容得以拓展,品位得以提升并经得起推敲的关键所在,是创新的起点。因此,无论你的设计创意如何绝妙、方案如何恢
徐舒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大家。徐舒的小说多写奇人奇情,在风格上具有浪漫奇幻的色彩,在写作手法上既沿袭了传统小说追求故事性的美学旨趣,又圆熟地运用了现代主
后期西昆派诗人宋祁(998-1061)是宋初文坛一位才华出众而又颇有建树的文人学士,与其兄宋庠被并誉为文坛“二宋”。他一生著述丰富,现存诗作一千五百余首,在宋初诗人群体中占
建立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度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饮用天然矿泉水中锶的新方法.优选了试剂介质和仪器条件.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锶的检出限为0.0002mg/L,相对标准偏
何其芳所在的现代诗人群创作的不断繁荣是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他的孤独、忧郁、幽暗、哀怨的创作风格在30年代的诗坛独具匠心。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