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锴散文研究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锴是清代康雍乾时期一位著名的八旗汉军文人,也是一位在满、蒙、汉三旗中有较高声望的隐逸文人。李锴散文是八旗汉军文学乃至清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李锴散文研究可以发现:  第一,李锴散文文体多样,形式丰富,李锴留存的78篇散文中对序、表、书、记、传、论、赋、颂赞等多种文体都有涉猎,且形式不拘一格,每种文体之下根据内容不同又别出分类,这在汉军八旗散文创作中不能不称为蔚然大观;第二,李锴散文思想内容丰富,其散文内容不仅涉及满汉各旗的文人骚客、日常郊游活动、民间的奇闻异事,还记载了一些政治事件,这说明李锴虽身在草野,却从未放弃过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心,其不喜“入仕”,但也不讲求“出世”;第三,李锴散文艺术特点鲜明,写景叙事,清丽生动,议论说理,紧密推阐,其在作散文创作过程中自觉运用史家实录笔法,让其散文除了丰富的艺术旨趣外,也可作史料参考,其冲淡清远、自然典雅、疏野旷达的文章特色,在当时的文坛上自成一家之风;第四,李锴一生致力经史,学习古人之诗文,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汉军文人,他家世显贵,学而优却不仕,不求富贵荣华,但求结庐南山,耕田读书而悠然自适于天地间,是盛世之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固穷近道之士。
其他文献
美国文学中有着丰富的小城书写,美国小说发展进程中的小城书写源远流长。但是小城书写的现象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系统的研究。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哈姆林·加兰、
易混淆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正确掌握易混淆词,实现跨文化交际这一任务,除了认真讲授静态的词汇意义,还要关注在语言材料支持下依赖语境产生的动态义。本文从静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