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误解一元解释路径的适用困境及破解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ood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典重大误解之规定仅具有完全法条之外形而未界定具体内涵,无法直接适用于司法实践,其适用依托于解释路径的构建。重大误解相当于比较法上的错误,是借鉴苏俄民法过程中异化的产物。其解释应当选择“认识与实际不一致”的视角,而无须囿于“意思与表示不一致”,这是从体例结构、制度本身、法律适用、用语表达多维考量之结果。该规定既有的一元解释路径以合同为原型展开,仅关注“需受领之意思表示”,忽视了遗嘱等“无需受领之意思表示”,引致司法适用困境。其根源在于重大误解合同的本旨是谋求意思自治与信赖保护之间的平衡,重大误解遗嘱重在探求遗嘱人真意而无相对人信赖保护之必要。妥善解决重大误解的一般性适用问题,应在甄别和借鉴域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重构重大误解的解释进路,形成重大误解合同与重大误解遗嘱二分的二元解释路径。实现重大误解二元解释路径,必先厘定重大误解合同的具体适用规则,这也是重大误解遗嘱得以妥善适用的逻辑性前提。构成要件是甄别可救济之重大误解合同的具化判断标准。其以民事法律行为已成立为当然前提,表意人无意的错误认识为显著标志,特别关注错误“重大性”这一核心要件的判断,即主客观因果关系标准。但表意人的重大过失与重大误解的风险分配会阻却其可救济性,相对人因素也会产生影响。可救济之重大误解合同固然可撤销,该撤销权应赋予表意人,共同错误场合下也可赋予相对人。此合同撤销后表意人负信赖损害赔偿责任,相对人引致重大误解时相对人需依其过错程度负相应责任。重大误解废弃可变更救济方式的合理性存疑,特定情形下该救济方式的法律效果更佳,尤其是共同错误的场合。重大误解遗嘱的具体适用需兼顾重大误解合同适用的一般性与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合同的规范解释,遗嘱解释遵循自然解释进路,以文义解释为核心,辅之以体系解释和目的解释。遗嘱解释无法纠正该错误,则需诉诸重大误解遗嘱的救济规则。判断可救济之重大误解遗嘱的“重大性”,仅需关注遗嘱人的主观重大性,不必附加客观重大性标准。遗嘱人的重大过失不能阻却其可救济性,也无风险分配和相对人因素影响的问题。重大误解遗嘱同样应采可撤销救济方式,无可变更救济的适用可能性。该撤销权应赋予因遗嘱被撤销直接受有利益的人,遗嘱人丧失遗嘱能力无法撤回时可赋予其法定代理人,无关于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及被继承人的债权人。该撤销权的撤销期间应与总则规定一致以保持体系的自洽性,撤销后也无信赖损害赔偿的问题。
其他文献
学位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电信网络通讯技术得到了快速而持续的发展。与此同时,电子数据方面的法律纠纷也日益多见。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均承认电子数据是一种独立的法定证据类型。然而,相关法律规定多为原则性规范,对于某些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法律并没有明晰的细化标准,使得法院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无法遵循统一的标准,当事人和律师也无法准确有效地收集和应用电子数据证据。例如,在
学位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代际传承或者逐步“去家族化”等一系列问题。尽管家族成员血缘关系带来的信任和凝聚力极大地弱化了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但在“去家族化”的进程中,这种信任和凝聚力被削弱。因此,分析作为缓解代理问题重要手段的股权激励在“去家族化”进程
学位
学位
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的冲突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公司控制权与经营权重合,股东出任公司管理层,时常以股东协议替代公司章程实现公司治理。另一方面,在公司章程的发展中,备受诟病的“格式章程”现象使得公司法赋予企业的自治权限旁落,股东就公司的特殊约定只能通过股东协议达成,这样造成实践中大量股东协议替代公司章程的案例出现。由是在纠纷诉诸司法时,面对二者的冲突应当以何者为裁判依据时常成为困扰法官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