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从而使日常生活及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现代医学研究将下腰痛分为三大类,即非特异性下腰痛、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相关性腰痛和特异的脊柱源性腰痛。非特异性下腰痛在中医学中属“腰痛”范畴,其发病机制为外邪侵袭,经络闭阻;肾经亏损,腰府失荣;闪挫坠堕,淤血阻络。西医上,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指的是原发于腰部、不伴有神经根受累或腰部器质性病变的腰痛。它与职业、性别及年龄、社会心理压力等多因素有关,其病理机制上包括肌肉劳损及韧带损伤、腰椎间盘退变及终板损伤等。非特异性下腰痛病程超过3个月,便形成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方法中,传统中医首选推拿。而目前国内外对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集中在腰椎稳定性与生物学结构的改变上;在治疗上采取核心肌训练的措施,可达到有效缓解病痛,改善生活质量的康复治疗效果,而且加强核心肌训练,也是预防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复发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核心肌训练比较推崇的运动方法之一是普拉提运动。普拉提运动作为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方法之一,是一种舒缓的机能练习方法。普拉提(Pilates)是以德国的约瑟夫.普拉提命名、创立及推广的一种运动健身体系。它主要针对核心肌群,不仅能提高身体肌肉力量及协调性,而且结合普拉提式呼吸,能够强健身体脊柱及背部,使身体保持良好体态,健身价值非常高。随着人们对运动的深入研究,普拉提运动不仅运用在日常体育锻炼中,而且在医疗及康复领域应用也逐渐增多。但普拉提运动的疗效是否优于传统的推拿治疗尚缺乏充分的研究证据,两者联合应用是否会提高疗效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普拉提运动和推拿结合丹红联合治疗是否能提高疗效,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思路。方法:(1)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人。(2)常规组:采用推拿结合丹红治疗,推拿均以环跳、承扶、殷门、委中、太溪、昆仑、腰背俞为基本处方,配辨证取穴及手法调整小关节,每次治疗25分钟,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周。将40 ml丹红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缓慢滴注,每天一次,疗程2周。若患者伴有糖尿病史,可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每天一次。(3)普拉提运动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拉提运动训练。在运动功能训练室内在同一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普拉提运动训练。本研究中普拉提运动包括4套动作,即(1)猫式调整;(2)二点支撑;(3)脊椎伸展;(4)仰卧抬臀。每套动作练习5-10次,每次中间休息10秒,训练负荷逐渐加大,可增至每套动作练习次数至15次,总共2个循环。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10次。(4)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12周后采用VAS、ODI进行评定,运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普拉提运动组和常规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入组的60例患者,中途退出或失访4例,其中常规组3例(效果不佳,未坚持完成治疗的2例,失访1例);普拉提运动组1例(未按规定时间坚持治疗的1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脱落病例的基本情况(年龄、病程、治疗前VAS、ODI)与完成治疗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2周后VAS及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在治疗12周后进行随访时,VAS及ODI读数评分仍较治疗前降低,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较治疗2周后比较,常规治疗组评分明显回升,差异显著(P<0.05),而普拉提治疗组反弹不明显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拉提运动组无论在哪个时间点在腰痛程度VAS及ODI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推拿结合丹红可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而增加普拉提训练可明显提高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减少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