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民用飞机设计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航空行业的竞争的激烈和乘客需求的提升,乘坐舒适性成为影响经济效益和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设计阶段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体验显得愈来愈重要。目前,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对民机客舱乘坐舒适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客舱内物理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研究,对舒适度感知主体“人”的因素的考量和研究较少。在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工业的背景下,如何运用人机工效学学科中的工效学负荷理论对“人”的乘坐舒适度进行量化和评价成为舒适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因此,本文依托工信部民用飞机专项科研项目(MJ-2015-F-018),基于工效学负荷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构建了民机客舱乘坐舒适度评价方法和评价系统,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工效学负荷理论,结合乘客心理和生理负荷的形成机制,确定了心理舒适度和生理舒适度相结合的民机客舱乘坐舒适度评价框架;从乘客舒适度感知角度出发,借鉴情境感知理论中的情境感知因素,从乘客因素、环境因素和活动因素三个方面入手,对影响乘客乘坐舒适度的关键设计因素进行总结和剖析,并分析了关键设计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结合活动理论和乘客活动类型的文献调研,构建了时间维度上登机-入座-乘坐三个阶段的乘客舒适度感知流程。(2)心理舒适度感知机制方面,建立了“面向民机客舱设计的乘客心理舒适度自评量表”,并分析了乘客人体测量因素、客舱环境因素、客舱社会因素对乘客心理舒适度的影响,建立了关键设计特征与总体舒适度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实验室实验,采集被试的身体局部主观感知舒适度水平,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乘客人体测量尺寸因素、乘坐姿势以及活动类型等关键设计特征对身体主观感知舒适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关键设计特征与身体局部主观感知舒适度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生理舒适度感知机制方面,通过现场实验,分析了乘客人体测量尺寸、乘坐姿势、舱位级别等关键设计特征与人体压力分布舒适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实验室实验,记录了被试颈部竖脊肌、上斜方肌和腰部多裂肌的肌电信号数据,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了乘客人体测量尺寸因素、乘坐姿势以及座椅、活动类型等关键设计特征对乘客神经肌肉感知舒适度的影响规律,并基于GA-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肌电信号预测模型。(4)乘坐舒适度评价方法研究方面,针对舒适度评价的主观性较强等特点,基于模糊集理论和心理、生理舒适度感知机制研究,构建乘坐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评语集,建立多层次综合舒适度评价模型,运用梯形隶属函数进行模糊隶属度运算,采用熵权法、因子分析法等主客观相结合的指标赋权方法,最终,运用加权平均算子法进行舒适度综合评价。(5)实例验证及评价系统构建方面,经过评价实验设计和评价结果比较,从综合舒适度评价和生理信号舒适度评价两个方面对论文提出的民机客舱乘坐舒适度评价方法进行实例应用和验证;构建了评价系统的技术体系与功能模块,开发了人体尺寸测量参数、活动参数、民机及客舱参数作为输入量的综合舒适度评价子模块,以及人体压力分布信号和肌电信号作为输入量的生理乘坐舒适度评价子模块。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最终完成了民机客舱乘坐舒适度评价方法及实例验证,开发了舒适度评价系统,为客观的评价民机客舱中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提供参考,同时丰富了民机客舱评价和优化理论体系,对于提高民机客舱乘坐舒适度具有一定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