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S2矿物分布于多种岩石和矿床中,一直是矿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前人成果显示,其在地质条件分析、地质环境评价、环境改善、材料科学、太阳能利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已引起许多学科的关注,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和扩展。我们在山西耿庄金矿区,隐爆角砾岩体晶洞内的重晶石中,发现了大量纳-微米级晶须状FeS2矿物。它代表了特定的结晶条件和生长的地质过程,包涵有FeS2矿物(Pyrite-Marcasite)生长中相转变等重要信息。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RD和Raman系统研究了晶须状FeS2发现,晶须长度3-5mm,最长达15mm,直径一般1-5um,断面多呈正方形和正三角形。主要有纳-微米线、微米带等直杆(线)状;加粗的串珠状、竹节状、藕节状、蒲棒状;不规则的分枝状等二十余种形貌。表面有光滑、粗糙和具有结瘤等特点。化学成分均属FeS2-Fe(Ni、Co)S2固溶体系列,但不同形貌晶须成分有明显差异。晶须状FeS2中有黄铁矿型和白铁矿型结构。简单形貌以黄铁矿型为主,复杂、不规则形貌以白铁矿型为主。多次生长晶须的内、外部结构并不相同。在重晶石中晶须状FeS2由中心向外,其形貌、成分、结构出现规律变化。根据耿庄岩石化学成分特征、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结合隐爆作用和热液活动特点,讨论了耿庄晶须状FeS2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认为:含钾、富碱质的低温热液有利于晶须状FeS2的形成,重晶石和晶须状FeS2形成的宏观地质背景具有一致性,微观生长条件具有差异性。综合运用地球化学;矿物形貌学;晶须生长等现代科学理论,系统分析了FeS2结晶成核的基本条件和生长过程。揭示出晶须状FeS2为重晶石晶面上的非均匀成核;以VLS和螺旋生长机制生长:生长过程具有阶段性、继承性和叠加特点。晶须小环带按“过饱和-成核-耗尽循环”过程生长,大环带的形成则受隐爆作用的脉动和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提出了耿庄多形貌FeS2晶须的生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