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在对中国的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诸多变化中,农民工进城应该是影响最为深远、最为广泛的事件之一。在数量极其庞大高达1.3亿之巨的农民工群体背后,是一个长期为社会所忽视的群体,与农民工有亲缘关系的“留守家庭”以及成员,也即农民工家中的配偶、老人与孩子,他们也被称之为“留守妻子”、“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本文针对留守家庭的社会公共服务缺失这一社会问题,对农村公共服务展开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文章总结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四种主要供给方式,分别是政府供给方式、私人机构供给方式、非营利机构供给方式和社区供给方式;文章指出了农村税费改革后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所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留守家庭的实际,对我国目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些问题的制度根源;继而提出了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提高留守家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政策措施,尤其针对留守家庭中的不同成员,设计了各类社会服务项目。文章认为,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根本之策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基层政府向服务型的转变,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