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13亿人口,其中9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民生活的场所和生产的基地,其建设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全国70%人口的生活质量。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得到加速,从大城市到小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在承载着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广大农村,由于居民点发展方向不明确,资金缺乏等原因,规划普遍滞后,投入严重不足,配套设施达不到合理水平,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这种城乡差别的两极分化,使得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进,给城市造成很大的压力,严重阻碍着国家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不利于农村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关注的焦点转向农村居民点建设。以90年代中期为界,以前主要关注城市规划建设,近几年开始关注城镇规划建设,对农村居民点中集镇一级的规划建设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对中心村的建设却关注甚少,然而,中心村是未来农村居民点的主体,农民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中心村的规划建设既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改进农村社会化服务设施和功能的主要手段,更是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使农民安居乐业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江汉平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点的调查,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章节研究中心村规划建设的建设模式,评价和验收标准,并通过实例分析,为广大居民点建设提供了典型示范。 第一章 主要调查分析平原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主要对平原地区中心村的功能进行分析。中心村是农村的经济、文化、村务管理和生产组织的中心,是城乡联系的纽带。除了具有满足农村居民居住等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其特殊的功能: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应体现农村社区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农田的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因此,中心村应有完善的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和市镇设施,同时应对各项建筑合理的规划布局,从而体现出中心村的特殊功能。 第三章 主要分析影响中心村用地规模的因素,居民点用地规模的确定原则、方法和程序,以及验收评价的标准。 第四章 主要分析中心村的配套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对其用地进行合理布局。 平原地区中心村规划与建设研究 第五章以公安县孟溪镇金岗村为实例,通过对其规划方案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状况、农民居住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通过规划建设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