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政策始于1995年,政策之初,保障房主要是经济适用房,其建设规模曾一度占据商品住房的20%,并被列为城镇住房供应主体。然而,不论从新开工面积还是竣工面积,抑或投资额来看,经济适用房始终没能成为供应主体,相反,逐渐开始出现倒退。2003年,商品房成为供应主体,普通商品住房得到迅猛发展,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进一步挤压。一方面,房价攀升使地方政府面对高额土地出让收入,尽量将土地拨给商品房,而忽视了保障房的开发;另一方面,房价的高速增长超过了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可承受的程度,导致了住房困难,成为社会焦点问题。2007年后,中央政府以及江苏省政府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保障房建设。目前,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公租房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等形式构成了江苏省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主体。但由于目前江苏省房价高、住房需求旺盛,导致保障性住房供应任务十分艰巨。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必须大力加强保障房建设。本文以保障性住房供给与需求为研究对象,先阐述了保障性住房以及保障性住房供需的理论基础,接着介绍我国城镇保障房政策,并从江苏省城镇保障性住房现状出发,研究江苏省各类保障性住房供给状况和需求状况,发现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需要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接着对保障性住房供给与需求进行实证分析,以江苏省经济适用房的情况为例,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从人口增长与居住水平进行预测;选取经济适用房的投资额与竣工面积作为供给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保障性住房供给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接着通过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影响因子进行预测,进而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对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量进行预测。最后,对供给量与需求量的预测值进行平衡性分析。研究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目前江苏省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给不足;江苏省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量受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市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面积、保障性住房补贴金额、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条件等因素影响;未来江苏省保障性住房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供需矛盾严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笔者认为政府应该拓宽资金来源,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水平;建立保障性住房供给新模式,缓解需求压力;降低保障性住房门槛,扩大保障范围;完善保障性住房体制,缓解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