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2)研究细胞角蛋白19(CKl9)及粘蛋白1(MUCl)在NSCLC患者淋巴结中的表达;(3)探讨VEGF-C的表达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4)探讨VEGF-C的表达与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合完整的临床资料,分析他们的相互关系及其与NSCLC生物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NSCLC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择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及云南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NSCLC病例67例、术后淋巴结132枚,手术治疗的非肺癌病例24例、淋巴结20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分别对所选病例标本的VEGF-C及CK19、MUC1进行检测;对NSCLC组织及淋巴结表达VEGF-C和CK19、MUC1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7例NSCLC组织中,74.63%(50/67)的病例VEGF-C呈阳性表达,表达定位于细胞胞浆。VEGF-C表达在肺癌细胞及正常肺组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NSCLC中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表达较少,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仅为12.50%(3/24)。癌旁毛细淋巴管VEGF-C强阳性表达定位于淋巴管管壁。2、在NSCLC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VEGF-C的表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表达。VEGF-C在高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EGF-C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组织类型无关。VEGF-C在NSCLC中的表达与肿瘤组织中淋巴管的密度相关。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与组织类型和年龄无关。3、67例NSCLC组织中,CK19、MUC1的表达分别为77.61%(52/67)和64.18%(43/67)。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膜以及细胞浆中均呈阳性表达。癌细胞成团巢状生长部位可见成团的棕黄色CK19和MUC1表达。在有肺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内可见CK19和MUC1在转移灶中呈明显阳性表达,病检癌细胞转移为阴性的淋巴结,通过检测CK19和MUC1可发现微转移灶。4、通过免疫组化法在淋巴结中检测CK19和MUC1较常用病检法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发现微转移病灶。5、通过检测CK19和MUC1的阳性表达情况,发现淋巴结的微转移病灶与NSCLC组织中VEGF-C表达的阳性程度和癌组织周围淋巴管的密度有相关性。结论:1、VEGF-C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增高与NSCLC的组织生长和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2、NSCLC组织间质存在淋巴管增生,VEGF-C表达增高与淋巴管密度增加、淋巴结转移增多有关。3、在病理诊断转移阴性的淋巴结,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K19和MUC1可以发现更小的微转移病灶。4、肺癌淋巴结微转移与VEGF-C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5、NSCLC组织中的VEGF-C表达程度与NSCLC的临床分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