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深入细致地做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备明确而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担负起历史重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利益多样化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选择。这种社会变革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他们的思想出现了明显的多变性、差异性和盲目性。这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教育效果存在着必然的关系。陈旧的教育理念、方法已与我们的教育对象不相适应。如何从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实现路径上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如何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有效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研究和探讨。文章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相关概念。该部分主要阐述了理想与信念的基本概念;理想信念的内涵;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要求;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含义,主要对理想信念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讨。这是本文的逻辑起点和理论铺垫。第二部分: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评价标准。该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能否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应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要求相协调、相一致,且应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良性状态。这是衡量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根本评价标准。二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能否与教育对象的特点相适应。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应与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达到辩证统一,要适时、适度、适势地开展与教育对象的特点相适应的思想教育活动。这是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标准。第三部分: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主要因素。该部分主要从四个主要方面对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一是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削弱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面作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信任感,网络信息时代的挑战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的功利性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受到冲击,学校教育队伍的失衡性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难以实现;三是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理念的“偏差”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较大阻力,家庭教育环境的“侵蚀”吞噬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果;四是学生主体因素:学生主体素质的差异性、学生主体认知的局限性和学生主体选择的盲目性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效果的取得。第四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该部分从四个方面对理想信念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加以论述。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知行统一;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达到点面结合、全面覆盖;坚持主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双相参与的良好局面。这是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有效性的行动指南。第五部分: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途径。该部分从巩固马列主义的主导地位,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尊重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以合理的需要激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高尚的师德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优化教育环境的育人作用,以良好的氛围熏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综合教育载体的传递作用,以丰富的形式改善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五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途径。这是本文的落脚点,也是本文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