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同区域学校之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本论文在对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问题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本论文指出“知识沟”理论在信息时代具有局限性,探索了信息时代“知识沟”理论的发展新动向,定性研究得出了信息时代“知识沟”不断扩大化的结论。采用追溯法确立了“知识沟— — 数字鸿沟— — 贫富差距— — 教育信息化— — 信息素养教育”之间的转变关系,得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知识沟”扩大化的根源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而造成公民信息素养差距扩大化的结论。本论文提出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区域性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二元制”教育财政投资体系不适应中国由于采用“梯度推移”经济发展理论而导致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化的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央设立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西部实施转移支付;地方政府设立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贫困区县农村实施转移支付;各级政府、各类学校完善评估制度,让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用到实处;严格控制基础建设与师资培训的资金使用比例,提高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资效益等政策性建议。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本论文创建了信息时代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必须从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的实际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握好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在师生教与学的行为中的渗透,学校教育信息化氛围的形成四个层次。以硬环境即平台和资源的搭建为起点,软环境即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教育信息化氛围的形成为归宿。本论文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仅涉及信息的获取、检索、表述、利用等技术层面的应用技能,还包括独立学习的态度、方法,以及将信息用于信息问题解决、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并建立了以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为主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和学习绩效评价技术。本论文创建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四层结构实施框架,研究了国家、地方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和未来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同等 I<WP=4>重要,只是分工不同,并建立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资源建设的纵向关联整体框架,以最低建设标准保证信息素养教育的机会公平。考虑到学校分布范围广、基础网络平台和资源建设不可能完全统一,从学校——教育局这一地区网络建设入手,依据学校实际和经济实力,设计了自适应性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局域网络,减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起步的差距,有效防止“知识沟”的扩大化。学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四层结构实施框架中,教育城域网的建设要将同一地区、同一个城市里的所有学校、研究机构、本地的教育机构互联起来,实现学校科研、管理、教学、远程教育以及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服务等大量业务的互联互通。对于校园网络设计方案,应依托教育局网络,建设面向整个区域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式的校园网,形成一个区域性的互联、互动、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的基础构架。考虑到地区差异的现实存在,为适应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城域网教育资源库的设计策略采用三层资源设计,即用积件主义资源库设计思想,集中财力组建地区级门类齐全的大型资源中心,有针对性建设适合区、县教育、教学实际的中型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学校应将上述资源中心的单学科网络信息资源有目的性的下栽到本地,组建小型学校资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