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主要的课堂交流活动之一,也是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学生的课堂提问是长期被忽视的课堂行为之一。学生的受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学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并且一直生活在惟书、惟上、迷信权威、盲目服从的思维定势中,逐渐丢失“提问”“好问”的传统。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人们逐渐意识到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更能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因此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真正主体,对顺利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有助于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和“发现真理”的能力,“学会学习”、“培养人的智慧”;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完美个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增加他们的“生存机会”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谈话等方法,对所任教的中学学生和老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从中概括出影响课堂提问的因索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以主体性教学观、群体动力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学习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并由此提出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主体转换的原则。课堂提问主体的转换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具体可行的操作手段。从外因上看教师理念的转变和教师的行动是关键,教师应必须树立学生是课堂提问主体的思想,选择适当教材,并优化课堂的教学方式。从内因上看应转变学生的理念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如采用优化教学方法、小组交流、课前五分钟和写数学日记等方式。为了验证数学课堂提问主体转换的策略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我进行了一个学期课堂提问主体转换的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采取了上述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后访谈、课堂统计、问卷调查和成绩统计,对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自信心、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实现数学课堂提问主体转换可以获得以下的成果:第一,改善和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第二,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得到提高。第三,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