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海洋活动的频繁,河口的环境日益恶化。使偏好河口栖息的中华白海豚(Chinese White Dolphin)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本研究主要是以中华白海豚的活动区三娘湾—大风江海域进行研究,根据2017~2018年间对所研究海域按照四个站位,不同季节进行调查。统计该海域的物种组成和优势鱼类的情况,从种类数方面分析不同站位的生物多样性,并结合ABC曲线初步探索研究海域生物群落稳定性受环境干扰的程度。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35种鱼,隶属于8目25科,其中鲈形目最为丰富,占总渔获总数的57.1%;该海域的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鱼类最高的为日本海鰶(IRI=4869.26)和斑鰶(IRI=4189.12);通过对不同站位生物量的比对发现,围填海造地会对鱼的种类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ABC曲线中生物量曲线和数量曲线出现交叉,W统计量为0.049,该海域受中等程度的污染干扰。应加强对三娘海域的治理,从而保护三娘湾区域内中华白海豚的种群数量。本研究以在三娘湾中华白海豚活动区域收集的24种鱼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营养成分与能量密度,按照鱼类不同的目、生态位、季节、站位四个变量进行分析,并对鱼类主要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进行单因素分析。从报道中华白海豚已知饵料鱼的角度,探讨中华白海豚喜食饵料鱼的能量密度变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检测结果显示,在不同目之间,除仙女目外,其它目之间能量密度没有显著的差异,鲻形目鱼类的能量密度最高(11.675 KJ/g),其次为鲈形目(11.295 KJ/g);在生态位方面,位于底层鱼的能量密度(11.483 KJ/g)分别高于表层洄游(11.144 KJ/g)和底层洄游(6.683 KJ/g);在不同季节的能量密度中,春天(11.336 KJ/g)和夏天(11.384 KJ/g)的能量密度较高于秋(11.091 KJ/g)和冬季(10.676 KJ/g),其中冬季最低;分析发现站位Ⅰ-Ⅳ与Ⅱ-Ⅲ间有显著性差异且Ⅱ-Ⅲ站位的能量密度高于Ⅰ-Ⅳ站位的能量密度,站位的能量密度与围填海造地有关。蛋白质、脂肪营养成分方面,鲻形目的蛋白质和脂肪都高于其它不同的目;不同生态位之间,脂肪的范围在13.9%~~17.8%之间,蛋白质的范围在11.6%~22.6%之间,蛋白和脂肪含量都为底层最高,底层洄游相对较低;在脂肪方面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Ⅱ>Ⅳ>Ⅲ>Ⅰ,其四个站位的脂肪含量较为接近。在蛋白质方面,Ⅱ的含量最高,Ⅲ次之,Ⅰ的含量最低,站位之间的蛋白含量相差不大;在不同的季节中脂肪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其夏季与秋季的脂肪含量较为接近。在蛋白质方面,夏季的含量最高,春季次之,冬季的含量最低。在对已知饵料鱼日本海鰶、斑鰶、花鰶以及汉氏棱鳀分析发现无论是不同的站位之间还是季节方面,日本海鰶的能量密度都普遍高于其他三种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