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由酞菁(Free-base phthalocyanine,H2Pc)/金属酞菁(Metal phthalocyanine,MPc)、富勒烯均具有独特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它们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非线性光学和光电功能材料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酞菁/金属酞菁与富勒烯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的系统性、规律性研究成果,对相关合成、表征等实验工作可提供前瞻性的理论预测和方向性的指引,在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酞菁(Free-base phthalocyanine,H2Pc)/金属酞菁(Metal phthalocyanine,MPc)、富勒烯均具有独特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它们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非线性光学和光电功能材料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酞菁/金属酞菁与富勒烯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的系统性、规律性研究成果,对相关合成、表征等实验工作可提供前瞻性的理论预测和方向性的指引,在其材料科学应用与开发、探讨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但目前已发表的富勒烯、自由酞菁/金属酞菁相互作用的理论计算还没有深入到分子间相互作用起源层次,使用的密度泛函方法定量描述的精度也不够,且金属酞菁也仅限于一部分过渡金属,未能完整、系统地诠释至少一个周期过渡金属酞菁的规律性;特别是某些已发表的研究结果中,采用较小基函数所导致的不可忽略的基组重叠误差BSSE,不是未被校正,就是BSSE校正值为负,完全违背了BSSE的定义,充分暴露出其能量计算结果存在明显的错误。因此,迄今为止前人对富勒烯、自由酞菁/金属酞菁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尚不具备参考价值。本文用可靠的量子化学方法,对三种最重要富勒烯C60,C70,C80与自由酞菁/全部第一过渡系金属酞菁相互作用本质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其中,我们使用在单分子体系计算中被学界公认的、非常成功的经典泛函B3LYP来完成金属酞菁电子态优选;使用Grimme教授研究组经过仔细筛选并长期应用于超分子复合物几何结构优化,且优化结果稳定、可靠的TPSS-D3(BJ)方法来优化富勒烯与MPc复合物的几何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计算及其EDA能量分解分析采用的泛函是Head-Gordon教授近年来针对主族元素体系计算的,并被同行仔细评测和公认的ωB97M-V方法,该泛函应用于涉及过渡金属酞菁与富勒烯相互作用能计算同样也是最优秀的方法,已被我们通过对保留关键结构特征的三个简化模型体系所完成的CCSD(T)/CBS计算结果支持。我们对第一过渡系金属酞菁,预先设定各种可能的电子自旋态,采用B3LYP方法优化其几何结构,比较各种电子态经几何结构优化后的体系总能量,选取最稳定者定为基态,排除了分子几何结构对判断电子态的影响。我们确定了MPc基态的电子态为:MPc(M=H2,Ni,Zn)为单重态,MPc(M=Sc,Co,Cu)为二重态,MPc(M=Fe,Ti)为三重态,MPc(M=V,Mn)为四重态,MPc(M=Cr)为五重态。以MPc基态化合物和富勒烯通过多方位组合构成复合物的初始几何结构。ALMO-EDA能量分解结果表明,从C60/MPc到C70/MPc,再到C80/MPc复合物中主客体间相互作用逐渐增强,这与富勒烯C60,C70,C80碳笼逐渐增大,碳笼曲率减小,与酞菁接触面增大,碳笼被极化能力增加,接纳电子容量也增加,分别导致色散能、极化能、电子迁移能相应增大。两体作用力增大也使得金属酞菁的几何结构形变增大。富勒烯与MPc(M=Ni,Cu,Zn,H2)分子间主要以非共价相互作用实现体系稳定化,其中色散占主导,静电次之,电子迁移和极化的贡献都很小;而富勒烯与MPc(M=Sc,Ti,V,Mn)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增大,除了色散和静电为主的贡献外,电子迁移和极化的贡献显著增大,同时电子转移量也增大,我们认为除了非共价相互作用外,金属酞菁中的金属与富勒烯形成的π-反馈键贡献也很显著,属于非共价相互作用与π-反馈键的共同作用;富勒烯与MPc(M=Fe,Co)处于临界状态,因富勒烯客体的不同,分属上述两种作用类型,即当富勒烯是C60或C70时,属于单纯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类型,而当富勒烯是C80时,属于非共价相互作用与π-反馈键共同作用类型。根据Mayer电荷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体系富勒烯都不同程度地接受电子,表现出电子容体属性,电子转移量与ALMO-EDA能量分解获得的电子转移能大小始终保持完整的一致性。本文从体系能量和电子结构变化的两个维度,通过物理图像深刻地揭示了富勒烯与H2Pc及MPc复合物形成过程中电子结构和电子迁移变化的规律,探明使其稳定驱动力的物理本质、差异性和规律性,为相关光电材料的实验研究和开发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压电陶瓷材料灵敏度高,有着较高的压电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能量收集、智能发电等高技术领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智能材料之一。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中温度常常变化明显,如当卫星、宇宙飞船在距地面300-500公里轨道运行时,环境温度变化从-150℃-300℃,压电陶瓷材料的结构与压电性能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热-机-电耦合效应具有理论和工程意义。随着当今技术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环境影响、资源短缺,我们急需要
瓜环又名葫芦脲,是目前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化学式为Q[n],但是由于特殊的性质阻碍对其进行功能性改造,导致研究迟迟没有突破。自上世纪日本对瓜环的烷基进行取代后,得到了具有可控功能性的瓜环,自此为瓜环的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其中功能性最为可控最好的为通过甲基苷脲二醚和普通苷脲合成分离出具有水溶性和有机溶性的甲基瓜环,这不仅拓宽了超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前景,也在配位化学、主客体化
碳点(CDs)是一种尺寸小于10 nm的碳基纳米材料。在2004年CDs首次被报道,CDs不仅表现出优良的光学性质,如光致电子转移、光致发光和电化学发光,而且还表现出一些比基于重金属的半导体量子点更多的优点,如化学惰性、高稳定性、可调的荧光发射以及易功能化等。由于其独特的性质,使其在传感、催化、储能器件、生物医学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通过调控前驱物,用一锅水热或溶剂热法合成功能化掺杂CDs,
现如今,随着恶性肿瘤的日益频发,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为此,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刻不容缓。基于当下严峻的背景,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必然成为人类需要攻克的焦点课题。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尚未达到高效低毒的要求,需要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天然产物在探究生物活性化合物领域有着突出的地位,因其核心骨架各异,种类数量庞大,为新药设计和研发奠定了先导药物基础。其分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新药的发现和新的合
Ni2MnX(X=sp元素)Heusler合金是一类新型铁磁形状记忆合金,具有多种优异磁控功能性能,在磁驱动器件及磁制冷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研究发现,sp元素对Ni2Mn基合金磁性能、结构相变及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揭示sp元素影响该类合金磁-结构转变、电子结构和弹性模量的规律及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此外,最新研究发现Ti元素掺杂可显著改善该类合金力学及磁控多功能性能,但是其物理
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在车身中使用高强钢既可以提高车辆安全系数,又能降低碳排放,符合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要求。激光焊接具有热影响区窄、热效率高、焊接变形小、焊缝质量高等优点,逐渐成为汽车用高强钢连接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制备出高强度TRIP钢、TWIP钢,利用IPGYLS-6000光纤激光器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激光焊接,研究了热输入
压电陶瓷可实现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换,被广泛应用于军工和民用产品中,例如传感器、换能器、超声马达等。铅基压电陶瓷由于其热稳定性和优异的压电性能,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压电陶瓷体系。但由于铅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一些组织和国家已陆续开始禁止或限制铅的使用,因此用无铅压电陶瓷取代铅基陶瓷成为目前压电陶瓷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铌酸钾钠(KNN)无铅压电陶瓷具有高的居里温度及可调控性的优异性能,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代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属材料的使用越发广泛,然而,由于金属材料的腐蚀,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腐蚀发生。自从报道纳米二氧化钛能够在紫外光照射下对金属产生光生阴极保护以来,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转化对金属的防腐蚀保护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方法因为半导体材料光电转换的永久性,理论上具有长期的防腐功效,环保和节能等优势,故在金属的腐蚀保护领域有着广泛的
镁合金作为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轻质金属结构材料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然而镁合金因其较低的延展性、易被腐蚀、不耐磨损和抗疲劳性差等缺点被极大地限制了使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材料的失稳和裂纹的萌生通常从构件表面开始,通过表面微观组织和性能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因此,梯度纳米结构制备对开发兼具表面性能优异和高强高塑性新型镁合金有重要意义。本文采取热轧和ECAP方法将原材
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化疗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真菌感染率急剧攀升。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普遍存在着抗菌谱窄、毒副作用大、易出现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低毒、广谱的新型抗真菌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角鲨烯环氧化酶(SE)和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CYP51)是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限速酶,也是开发抗真菌药物的重要靶点。本论文主要围绕其进行目标化合物的设计、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