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尉体系作为一种中层职官体系,涵盖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等诸多方面,在两汉的国家治理、对外战争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都尉肇始于先秦,成于汉景帝,兴于汉武帝,汉光武帝予以改革,而后逐渐散官化。汉景帝之前,都尉体系的发展较为自由。汉景帝为了应对中央管辖郡县数目急剧增多的时局,将郡尉并入都尉体系,扩大了都尉体系的规模。汉武帝发展了都尉的其他功能,增加了都尉的种类。汉光武帝秉承偃武修文的国策,裁撤郡都尉、罢省诸多中央都尉,都尉数量急剧减少。汉光武帝之后,内郡虽然有临时设立都尉的现象,也是为了应一时之变,事罢则废。但属国都尉的数量却有所增加,并且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呈现外重内轻的局面。中央都尉散官化渐起,都尉体系日趋没落。 都尉体系作为一种中层官职体系,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东汉初年的军制改革的重点放在调整都尉体系上。都尉体系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东汉初期军制改革的各个方面:第一,对地方兵制的改革主要是建武六年的罢都尉官;第二,对军事指挥体制改革体现在都尉在东汉时期可以单独领兵作战;其三,边疆军事体系的调整体现在部都尉的保留及属国都尉的广置;其四,为解决中央后备军力不足的问题在地方上设立以都尉领导的驻屯营兵。这些改革措施的施行都是通过改革都尉体系来实现的,这反映出通过调整都尉体系可以推进军制改革乃至实现加强皇权、转变国策的目标。 都尉体系变化的影响可以直接体现出东汉初期军制改革的作用。其一,通过罢省郡都尉和使用骑都尉领兵出战实现了集中军权的目的。其二,东汉政府广建属国都尉,起到了稳定和保卫边境秩序,促进了生产发展的作用。其三,废除了地方郡都尉,使西汉时太守、都尉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至此不存在。这在政局稳定,中央有力量控制地方时不见其患,一旦朝纲散乱,必然出现地方专兵的局面。其四,东汉的集兵方式是以征兵制为主体的,罢省地方都尉、郡守“不教民战”,影响到东汉兵员的质量。东汉国家为维持对外战争和对内统治的需要,在重要军事区域设置了以都尉领导的屯驻营兵。屯驻营兵的设立导致了募兵制的流行。东汉募兵增加了财政负担,财政困难必然限制募兵的发展,所以东汉募兵虽较西汉有所发展,但始终不能代替征兵成为军队的主力。其五,由于罢省郡都尉,导致地方兵战斗力削弱,所以东汉国家在地方上设置营兵,用来维护当地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