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ulewe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漠草原是欧亚大陆旱生性最强、生产力最低的草地类型,在生态学上具有独特性。放牧是荒漠草原最直接、最经济、也几乎是唯一的利用方式。载畜率是放牧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群落结构和功能等的决定性因素。生物量作为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主要体现,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但是目前载畜率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及优势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影响的研究还相对缺乏。试验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在2003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建立,包含4个载畜率水平(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的长期季节性放牧实验平台上,从2013年到2016年研究了载畜率对植物群落和4种优势植物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银灰旋花(Convolvulusammannii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为荒漠草原的可持续放牧管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荒漠草原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结果如下:(1)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群落总生物量随载畜率的增大而降低(P<0.001),但年份以及载畜率与年份的交互作用对群落总生物量影响不显著(p>0.05)。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随载畜率的增大而降低(P<0.001),而且年份对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也均显著(P<0.001)。载畜率与年份的交互作用对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显著(P<0.001),说明群落地上生物量对载畜率的响应受降水的影响,而且在降水多的2013和2016年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降低的程度更大;而载畜率与年份的交互作用对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2)4种优势植物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冷蒿和银灰旋花的总生物量均随载畜率的增大而降低(P<0.001);而且年份对4种优势植物总生物量的影响显著(P<0.001)。载畜率与年份的交互作用仅对无芒隐子草和冷蒿总生物量的影响显著(P<0.001),二者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降低的程度在降水较多的2013和2016年更大。4种优势植物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降低(P<0.001),而且年份对4种优势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显著(P<0.001)。载畜率与年份的交互作用仅对无芒隐子草和冷蒿的地上生物量以及无芒隐子草的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显著(P<0.001),他们随载畜率增大而降低的程度在降水较多的2013和2016年更大。(3)载畜率和年份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短花针茅、冷蒿和银灰旋花地上生物量在群落中的百分比均有显著影响(P<0.01),短花针茅地上生物量在群落中的百分比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增大(P<0.001),冷蒿地上生物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降低(P<0.001),银灰旋花地上生物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在大多数年份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降低(P<0.001)。无芒隐子草地上生物量在群落中的比例一直保持稳定,不受载畜率和年份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P>0.05)。(4)群落根冠比随载畜率的增大而增大(P<0.01),而且还受年份(P<0.001)和载畜率与年份交互作用的影响(P<0.05),群落根冠比随载畜率的增大而增大的程度在降水较少的2014和2015年更大。群落生物量在不同载畜率下均表现为向地下权衡,而且与CK相比,放牧处理使生物量向地下的权衡增大,但不同年份间略有差异。(5)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银灰旋花的根冠比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增大(P<0.05),但载畜率对冷蒿根冠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年份对4种优势植物的根冠比均有显著影响(P<0.001)。载畜率与年份的交互作用仅对无芒隐子草根冠比的影响显著(P<0.001),说明无芒隐子草根冠比对载畜率的响应受降水的影响。4种优势植物的生物量在不同载畜率下多表现为向地下权衡,与CK相比,放牧使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银灰旋花的生物量向地下的权衡增大,使冷蒿生物量向地下的权衡减小,但不同年份间有一定的差异。在不同载畜率下,短花针茅和冷蒿的地上地下多表现为等速生长,无芒隐子草和银灰旋花的地上地下多表现为异速生长,而且地下的生长速率更大,但是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大。(6)短花针茅有性生殖器官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百分比在LG和MG显著高于CK和HG(P<0.001);冷蒿有性生殖器官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百分比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降低(P<0.001)。短花针茅和冷蒿的生物量在不同载畜率下均向营养生长权衡。短花针茅和冷蒿的营养生长与生殖在不同载畜率下均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而且营养生长的速率大于生殖的速率。4种优势植物的株高、叶片长度、厚度、干物质量、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大而降低(P<0.05)。
其他文献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特殊性质使得其生态功能较为脆弱,人造柠条林往往不能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反而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本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黄花甸子流域典型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柠条锦鸡儿地上及地下、生长及生理指标为分析依据,在全面调查研究区柠条锦鸡儿的栽植密度、立地条件、林龄等前提下,对柠条锦鸡儿进行了 0cm(齐地)、10cm和20cm的平茬
褐带蚜小蜂Aphelinus maculatus Yasnosh是2016年的中国新纪录种,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蚜小蜂科Aphelinidae、蚜小蜂属Aphelinus,是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的重要寄生性天敌。目前国内外对褐带蚜小蜂的描述只有标本采集地、两种寄主种类及成虫形态,关于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非常少。为有效挖掘利用褐带蚜小蜂,我们通过实验室饲养和观察
子宫内膜炎可导致奶牛受孕延迟、不孕症和产奶量下降。细菌感染是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因。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该病,但因子宫内膜的炎性损伤不能完全修复,影响奶牛的再孕率。由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制约了对该病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参与多种炎症反应的过程,PGE2可通过调控具有血管再生作用的IL-8的表达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植被建设是遏制土地荒漠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可用水资源短缺是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的限制性因子。为了提高荒漠地区植被建设的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并解决沙区植被建设和可用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影响植株内源激素,增加灌丛根茎比,减弱植被蒸腾损失,促进地上部分的保水力,实现人工调控荒漠灌丛构型,改变植物空间形态,从根本上提高植物对水分
树木胸径作为最常采用的树木生长变化的监测指标,对其进行高时间分辨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掌握树木的生态、生理变化。树木良好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水热条件,进行树干径变化对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热因子的响应机制的研究,有助于通过较容易获取的树干径变化指标的变化,实现对树木生长环境及自身水热条件状况是否满足树木生理需求做出判断,这将为森林的经营及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本研究以我国东北部大兴安岭林区
ERF亚家族是AP2/EREBP家族的重要成员,参与植物多个生物学过程和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蒙古沙冬青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关于其抗逆性机理的研究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论文通过Illumina RNA-seq测序技术分析了蒙古沙冬青干旱胁迫表达谱,筛选出多个干旱诱导的AmERF转录因子基因,并进一步克隆和分析了3个基因的功能。本论文主要完成三部分工作(1)分析了蒙古沙冬青幼苗在干旱胁迫
油菜黑胫病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真菌病害,造成了严重的油菜产量损失,致病菌是Leptosphaeria maculas/Leptosphaeria biglobosa 的复合种,目前我国只发现L.biglobos a的存在,未发现L.maculas。L.biglobsa属于死体营养型真菌,发病率约10%,呈逐步扩散趋势,而我国没有相应的高抗品种。揭示油菜与病原菌L.biglobosa互作的分子机制和挖掘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裸露砒砂岩区是黄河粗沙集中来源区,研究该区人工植被对水力侵蚀的调控机制,对于科学指导植被建设和减轻泥沙入黄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取裸露砒砂岩区的鲍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在坡面尺度上,通过径流小区监测与野外放水冲刷试验,明确了裸露砒砂岩区坡面的侵蚀产沙规律、微地形变化过程和水动力学特征,分析了降雨和植被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以裸露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的大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将小学教学延伸到家庭中,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正确管理学生的日常学习,配合教师工作,开展家校共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一生。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更要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