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社会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层次有别、覆盖广泛的组织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一词再次兴起并引起国际政治学界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政府治理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治理本质上是地方性的,地方治理是最贴近社会和公民生活,直接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与公民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治理层次。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都是地方治理的重要举措。 就我国地方而言随着计划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传统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缺陷和问题日益暴露,亟需改进引入地方治理观念。本文认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参与到地方公共事务,对强化地方治理观念,克服传统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缺陷,有深远的影响。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和论述了公民社会和治理理念。主要包括公民社会的相关概念,中国公民社会兴起的背景、状况和特点,公民社会背景下的治理理念,并认为公民社会作用的发挥,更主要的体现在治理中的地方治理层次。 第二部分分析和论述了地方治理之前传统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根本特点在于管理主体单一化、行政权力单极化、管理范围全域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这一模式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利益表达和沟通不畅,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不足,政府职能不断扩张,民主文化和民主参与缺乏,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第三部分则论述了公民社会对地方治理的影响。针对传统地方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其影响作用表现在促进社会和谐和促进民主发展,具体表现在促进政府与社会的沟通,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培育民主文化和技能,推动公民的政治参与,制约监督政府权力。 总之,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对地方治理的影响,以期对中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