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豆(Glycine max L.Merr.,2n=2×=40)是全世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和油料作物。在大豆驯化和改良过程中,自然与人工选择导致野生大豆和地方品种,以及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之间的驯化与改良性状存在差异。因此,挖掘控制种子大小和形状性状的基因,对了解大豆驯化与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野生大豆和地方品种,以及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之间的种子大小和形状不同,但是这些驯化和改良性状的QTNs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Glycine max L.Merr.,2n=2×=40)是全世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和油料作物。在大豆驯化和改良过程中,自然与人工选择导致野生大豆和地方品种,以及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之间的驯化与改良性状存在差异。因此,挖掘控制种子大小和形状性状的基因,对了解大豆驯化与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野生大豆和地方品种,以及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之间的种子大小和形状不同,但是这些驯化和改良性状的QTNs及其候选基因信息是十分有限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利用14份野生大豆、153份地方品种和119份育成品
其他文献
水分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3以上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1/2。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等方面。目前,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一。因此,研究植物干旱胁迫应答的分子机理,能够为我国植被覆盖和农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农作物抗旱性改善,旱地农作物品质的提高和产量的增长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为深入探究作物响应干旱胁迫
蜡质层作为植物与环境直接接触的一道屏障,在植物抵御逆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皮蜡质的有无既可以作为一种形态学标记应用于育种,也可以作为作物抗性育种的选育目标。但蜡质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为油菜蜡质组分的遗传改良及以此为基础的抗逆育种带来了挑战。本研究对两个甘蓝型油菜光叶突变体Nillaglossy2(ngl2)和zs11-e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ngl2光叶表型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而zs11-e光叶表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植物油供给60%依赖进口的背景下,提高甘蓝型油菜单产和总产对于食用植物安全供给意义重大。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发育对植物产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植物杂色突变体叶绿体发育存在缺陷,是研究叶绿体发育分子机理的理想材料,解析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理也将为作物高产的理论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杂色突变体ZY-4和ZY-8为研究对象,对两个
基因组印记(也称印迹)是一种表观遗传学现象,即处于同一基因座位的两个等位基因间表现出偏好性表达的现象,它们之间的表达差异取决于亲本来源。目前在植物中鉴定到数百个印记基因,但无论是在物种内或物种间它们的保守性都很低。栽培稻(Oryza sativaL.)分为籼(indica)、粳(japonica)两个亚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阻碍了遗传物质的充分交流,印记基因在亚种间是否保守依然不清楚。本研究对
叶绿体基因由核编码的RNA聚合酶和质体编码的RNA聚合酶(PEP)协同转录,由此产生的初级转录本通常在特定的位点发生C转换到U的RNA编辑。但是,许多RNA编辑事件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仍然未知。核基因编码的DYW亚组PPR蛋白是主要的RNA编辑因子。在本研究中,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分别对水稻中30个定位于叶绿体的DYW亚组的PPR蛋白进行了敲除,统计并系统分析了其中28个敲
微量营养元素对人类的健康有重要作用,钼、锌是人们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缺钼、缺锌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体健康。小麦、玉米和水稻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钼和锌是小麦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然而中国乃至世界部分小麦产区存在缺钼、缺锌的现象。土壤缺钼或缺锌均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会造成小麦籽粒中钼和锌含量偏低。因此,钼锌配施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研
植物由于不能移动,在它们与植食性昆虫的长期“斗争”过程中,进化出了一种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以吸引害虫天敌的间接防御方式应对害虫。萜烯同系物(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和(E,E)-4,8,12-三甲基-1,3,7,11-十三碳四烯(TMTT)是在植物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挥发物之一,它们从害虫取食的叶片中释放出来并吸引害虫的天敌,在植物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粮食作物,为世界上50%的人口提供口粮。目前非生物胁迫仍然是农作物可持续生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逆境响应和细胞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拟南芥中HDACs的生物学功能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在水稻中大多数HDAC在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和生物抗性等方面的功能还不是非常清楚。对HDAC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通过基因工程来改良作物。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人类主要的植物食用油的来源。因此,研究大豆的油份性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前,大豆种子油份合成的遗传基础已有很多报道,但是大多数集中在性状(或代谢物)与基因间的关系,而油份性状-代谢物-基因的遗传网络关系乃至油份性状-基因-代谢物-非编码RNA的多维遗传网络的关系少有报道。因此,研究大豆种子油份
种间杂交拓展了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并改良了关键性状。栽培陆地棉(Upland cotton)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纺织工业主要的天然纤维原料。理解外源渐渗在陆地棉生态适应性和纤维品质等性状形成和改良过程中的作用,对辅助当前陆地棉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以两个陆地棉种质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解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征,结合外源渐渗片段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从全基因组层面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