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热管特性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609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管是一种高效的被动散热器件,它利用工质相变的潜热吸收或释放热量,并通过毛细力、重力或者离心力等使得工质在蒸发端和冷凝端往复循环,从而达到稳定的传热工作状态。热管独特和出色的热传输性能让它得到了大量研究者的青睐。在过去几十年内,各色各样的热管被发明创造出来,并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余热回收、太阳能利用、以及电子散热。应用于电子散热领域的热管技术在近年来最引人关注,发展也最为迅猛。然而,在一些散热空间有特殊要求和限制的电子散热领域,传统热管由于其硬直和刚性的特点无法完成任务。例如在有的散热场景需要热管配置成“L”或者“U”型,还有的散热场景需要热管具备柔性来消除蒸发端和冷凝端的相对位移。为满足这些要求,柔性热管应运而生。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关于柔性热管工作的报道,然而关于柔性热管工作时的重点和难点,即弯折对柔性热管产生的影响,并未有全面的分析工作。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本文采用了一款绝热段具有特殊螺结构的柔性热管来探究弯折对于其热特性的影响。该款热管长为500 mm,外径8 mm,吸液芯为沟槽。为了准确测试这款热管的热性能,客制化的实验测试平台被搭建了起来,包括加热模块、冷凝模块、绝热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实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的弯折角度和不同的弯曲曲率半径对于该款可弯折柔性热管热特性的影响(工作运行温度,极限功率,热阻)。实验结果表明,水平放置状况下,弯折角度和弯折曲率半径对于热管性能有微弱的影响。在一定弯折曲率半径和加热功率的条件下,弯折角度从0°依次到30°,60°,90°,120°,150°和180°增大时,柔性螺纹热管的热阻和蒸发端温度有微弱的增大,极限功率有一定的减小。而在一定弯折角度和加热功率的条件下,曲率半径由2.4 cm依次减小2 cm和1.6 cm时,柔性螺纹热管的热阻和蒸发端温度有微弱的增大,极限热功率无明显变化。总体而言,这款柔性螺纹热管可以很好地适应受限空间内的特殊配置从而进行有效散热。此外,在微电子领域内,高度轻量化和集成化已经成为其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对热管的尺寸和体积提出更高的要求。超薄热管因此吸引了大量关注,相关工作也得到大量发表。然而更加严峻的挑战是柔性化也已成为微电子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了。市场上不断出现的柔性屏幕,柔性锂电池和折叠手机等前沿电子产品都印证了这一趋势。这意味着散热空间变得不仅狭小,而且可变。因此本文提出柔性超薄扁平热管的设想来解决以上困难。而在实现超薄扁平热管柔性化的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即为如何刻画弯折带给其热特性的影响,这直接决定了不断优化其热性能的角度和方法。故本文选取了一款厚度为1.5mm的超薄扁平热管来探究弯折对其热特性的影响。样品在0~o至180~o的弯曲角度下进行测试,曲率直径为1.5 cm、2 cm和2.5 cm。试验结果表明,在输入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较大的弯曲角或较小的曲率直径都会导致热阻和蒸发器温度上升。此外,由于绝热段的温差不断扩大,轴向温度的均匀性受到弯曲的影响。弯曲角从0~o至180o变化时,最大传热能力下降了90%以上,弯曲角在0~o至30~o范围内的最大传热能力下降50%以上。但即使在最大的弯曲变形下,在允许的输入功率范围内,这款超薄扁平热管仍能在较低的热阻和较低的蒸发器温度下高效运行。最后,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了在给定输入功率、弯曲角度和曲率直径下预测蒸发器温度的经验公式。本文结论处总结了弯折这一热管柔性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形变对热管热性能的影响,并从物理角度详细分析其原因,从而说明柔性热管的潜能和趋势。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废水中砷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在诸多除砷技术中,吸附法因其吸附速率高、成本低且操作简单,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生物炭是一
农田土壤Cd污染及其修复、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灌溉途径输入稻田土壤Cd由于其浓度低而未受到高度重视,但灌溉水Cd由于其赋存形态生物活性高,且灌溉定额高,输入稻田Cd通
随着当下国内电厂对电煤需求过大,电厂多通过采用变煤种掺烧工艺来解决设计用煤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然而变煤种掺烧随之带来的是混煤中矿物质成分发生改变,将对粉煤灰中玻璃微珠的生成和排放特性发生巨大变化。玻璃微珠是一种高价值的粉煤灰分选产物,因其优良的物化特性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利用。因此研究煤灰矿物组成的改变对玻璃微珠生成的影响将对粉煤灰分选产物的经济化利用和玻璃微珠生产工艺具有重大的参考研究价值。本研究以
血管靶向光动力疗法(vascular 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V-PDT)在血管相关疾病(包括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鲜红斑痣(portwine stain,PWS)和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等)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疗效。为了进一步了解V-PDT机制以及准确评估
目的:查阅参考獐牙菜苦苷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文献,建立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缺氧缺糖/复氧(OGD/R)损伤模型,研究獐牙菜苦苷对OGD/R损伤的SH-SY5Y细胞的潜在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另建立獐牙菜苦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研究其溶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为深入开发利用獐牙菜苦苷提供实验基础和药理基础。方法:1.构建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OGD
高强度降雨或地震都可能诱发山体滑坡或崩塌,山体滑坡发生时伴随着大量粒径各不相同的碎石,从而形成碎屑流,其凭借强大冲击力对运动前方的结构物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毁灭性灾
中国南方部分农田镉(Cd)污染较为严峻,严重威胁着农产品安全,迫切需要对Cd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安全利用。植物提取修复技术二次污染小、成本低、易操作,是污染土壤原位治理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灌区的良好发展对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开发过度、水资源紧缺、污染加重、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使得灌区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造成了灌区土壤结构被破坏、灌区耕地生产力下降,灌区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为了对灌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需要对灌区的运行现状进行合理的健康评价,根据灌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改良措施,为灌区未来的发
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等微小型移动终端。但对于许多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大型储能电站和航空运输等,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却很难得到应用。本论文针对现有的便携式锂离子
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研究前沿。激光核物理正是其中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这是因为使用激光来制造出天体中的极端等离子体坏境是目前实验室中唯一的技术手段。激光驱动的核反应物理实验中,一般地有两种类型的离子期望被探测和识别:一种是由强激光聚焦到特制的靶上所产生的离子束流的相关参数(能量、密度、空间分布),即等离子体的状态信息。另一种是测量强激光打靶引起的核反应中产生离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