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才玛铅锌矿床位于―三江‖多金属成矿带北段沱沱河铅、锌、铜、银、镉成矿远景区,该区成矿地质信息丰富,但地质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通过地质勘查工作的不断推进,该带已发现多处大-超大型铅锌矿床,如莫海拉亨、然者涌、东莫扎抓等,显示了巨大的找矿前景。该区自晚古生代—新生代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活动,地层发育较齐全,建造类型多样,多组断裂及褶皱发育,岩浆岩活动强烈,期间大地构造环境历经了多次变迁,致使区内成矿作用复杂、成矿类型多样。研究区出露地层较为单一,主要为二叠纪九十道班组、侏罗纪夏里组、古近纪沱沱河组、雅西措组、五道梁组及第四系,其中二叠纪九十道班组为区内主要含矿地层。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为区域性断裂带及其附近衍生的平行及走滑断层,可分为NWW向、近EW向和NEE向3组,其中NWW向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区内岩浆活动微弱,以侵入为主,岩性为浅肉红色石英正长斑岩,呈岩株状零星分布,时代为海西晚期~印支早期。研究区圈出主矿体7条,矿体在地表近东西向展布,总体形态呈板状,局部为纺锤状,具分支复合现象,主要矿体展布在25线至64线间,在倾向上矿体大体分布100m-800m宽的构造破碎带中,位于4400m-4700m高程范围内。较富铅锌矿体主要集中在3线至36线,断续近东西展布,长100m-800m,宽度1.49m-108m,厚2.61m-82.05m,集中于4500m-4600m高程范围内。矿体表现为在西段的25线-17线及东段的40线-64线以锌矿体为主,在中段的15线-36线以铅及铅锌复合矿体为主,近地表以锌矿化为主,深部则以铅及铅锌矿化为主的变化特征。同时,矿区内矿体有由东向西、由浅到深锌矿化逐渐变弱,铅矿化逐渐变强,且铅的结晶程度逐渐变差的总体趋势。矿体多见于砂岩底部薄层状泥质结晶灰岩、破碎带内灰岩或破碎带附近裂隙极为发育的灰岩之中,矿化的赋存状态主要有网脉状、浸染状、星点状。矿体受北西向构造和碳酸盐岩地层双重控制,整体北倾且向北东侧俯,产状较缓,倾角30°-50°之间。矿石类型以硫化矿石为主。矿石中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及少量石英,矿石的结构主要有包含结构、胶状结构、海绵陨铁结构、自形半自形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发育块状构造、脉状构造、团窝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碳酸盐化、硅化、泥化、重晶石化、高岭土化等。其中硅化与矿化关系较密切,常以石英细脉的形式产出。研究区主要含矿地层为二叠世九十道班组灰岩,矿体受碳酸盐地层和北西向断裂构造的双重控制。成矿时代为喜山期,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脉型。矿石中铅来源复杂多样,不仅来自上地壳和造山带,还来自壳幔混合的俯冲带,揭示了成矿热液在成矿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多源混染影响,具有多阶段、多来源富集形成特征。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低压、浅成等特点。在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成因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矿床成矿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并提出了下步地勘工作的方向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