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世纪早期,是指以圣·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教父哲学是在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葛学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柏拉图主义主张有神论,圣·奥古斯丁就是在其影响下,把哲学思想和神学思想结合起来,以神为中心,信仰为前提,系统地论证了基督教的教义。继奥古斯丁之后,罗马哲学家A.M.T.S.波伊修斯,他注释和翻译了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著作,成为联系古代哲学和中世纪哲学的“桥梁”。而他的这些注释和翻译,大多数又来源于波菲力的著述。波伊修斯之后的300年间,古典文化没落,仅有人作了若干保存古典文化的编纂工作。直到9世纪,爱尔兰哲学家J.S.爱留根纳才再次探索哲学问题。他运用新柏拉图学派哲学阐述基督教信仰,但对西欧哲学思想并未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浩如烟海的中世纪早期哲学中,摘选出三位无论在中世纪还是对于后世来说都影响深远的哲学家——圣·奥古斯丁、波伊修斯和爱留根纳,通过阐述他们各自的科学哲学观点来论证中世纪并非科学的“黑暗世纪”,而是发展了一定的科学哲学思想的。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言,共两节。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主要阐述中世纪早期科学哲学研究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以及文献综述,从数据和文本上论证中世纪早期科学哲学研究的匮乏,从而论证出本文主题的创新之处。第三节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和具体的章节安排。第一章至第四章即正文,详细阐释了圣·奥古斯丁、波伊修斯和爱留根纳三位思想家的生平、著作、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以及科学-哲学思想梳理。其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即文献梳理和思想梳理部分,分别阐述了奥古斯丁在三本著作中的科学-哲学思想,即《论音乐》当中的定义艺术为知识,否定艺术是模仿的艺术观理论;在《论教师》中的教育观理论,认为教育是将尘世的经验以及人类的艺术当做阐释上帝所给与的真理的明确且有效的手段;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提出了他的时间观理论,他将时间内在化为记忆、注意和期望。接着便探讨了波伊修斯在《算术学》、《音乐学》中所体现出的逻辑学思想和方法。最后讨论了爱留根纳的科学-哲学思想,分别探讨了其理论体系中理性与信仰的关系,《论自然的区分》中对自然的四重分法,神学美学思想以及该著作中的逻辑学思想。第五章即为结语部分。笔者在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神学-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反思,继而呈现出中世纪早期的科学哲学大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