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经济转轨至今已有16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俄罗斯来讲,却是国家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历史时期。这期间俄罗斯经历两位总统,他们给俄罗斯带来了不同的命运。叶利钦时期经济持续衰退并陷入全面危机,而普京时期经济快速增长、政治经济形势全面好转。对此一些学者判定,这是由于叶利钦政府制定了错误的转轨经济政策,特别是以休克疗法实施经济转轨,是一种根本错误的选择;普京政府制定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因而带来经济形势的全面好转。对于这种过于简单的理解一些严肃的学者显然不会同意,于是他们从初始条件、政治约束等角度出发,将研究的注意力转向政策背后的客观条件及历史原因,从中得出更加客观、合理的解释。尽管如此,关于俄罗斯转轨政策仍存有疑问,比如究竟如何评价转轨初期的休克疗法,学界并没有形成共识。这是因为现有解释仍然不能反映事实的全貌,因而对其评价仍显得不够客观、合理。在现有研究中几个关键的问题显然被忽略了,叶利钦政府何以制定休克疗法式的激进转轨政策?普京政府为何建立可控的市场经济?政府决策的动机是什么?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又是什么?政府是经济转轨的推动者、决策人,是经济政策制定的主体,政府的目的必然对经济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关注并解释经济决策背后的政府动机和目的,应当是理解以及评价转轨经济政策的关键。本文从政府目的出发,提出政府诉求新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重新解读俄罗斯的转轨经济政策。只有当我们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时,它的面貌才会更加完整、性质才会更加清晰,对其评价才能更加全面、客观,也更接近科学。分析政府的行为动机和目的,其必要性源自政府的性质。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是理性经济人,政府制定经济决策的目标是追求其私利的最大化。政府的私利在于维护和巩固政权、谋求连任等。该理论认为,政府在制定经济决策时因为谋私而被利益集团俘获,结果是损害经济效率,造成政府失灵,因此政府干预经济是有害而无益的。政府诉求理论沿用政府经济人这一理论基点,但认为,利益集团是政治体系中的次体系,不能构成经济决策的主导力量,在经济决策中发挥决定性和主导性作用的是政府。同时政府诉求理论认为,作为理性经济人,政府谋求私利,然而,作为国家的载体,政府也能超越经济人的自利性,拥有更高的追求,即谋求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国家要对经济的增长、停滞或衰退负最终责任”。国家/政府的职责促使它努力维护和提高公众利益、国家利益。同时,国家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决定其目标不仅仅是谋求私利,维护和提高社会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同样是政府追求的目标。维护和提高公众利益,意味着政府获得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民众的支持标志着政权的合法性,政权合法性即意味着政权的巩固和稳定。可见,政府这一特殊经济人在谋求私利时必须兼顾公众利益,政府不能为所欲为。政府也不是无所不能。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约束,政府常常要在各种利益之间做出权衡和选择。政府诉求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政府目标,它是政府在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少数人利益与多数人利益、社会利益与国家利益,特别是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做出权衡后选择的有重要意义的政府目标。政府诉求不是既定的,它始终处于动态的形成与调整当中。决定和影响政府诉求产生及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意识形态、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和经济形势以及外部环境。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历史环境下,对政府诉求产生不同影响,其作用的主次地位不断地转换,从而带动政府诉求不断地发生转变。政府诉求决定经济政策的方向和内容,并间接地影响经济政治的结果。在上述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政府诉求解释转轨经济政策的基本分析框架。这就是,首先提出转轨经济政策中的政府诉求,它们既是政府明确提出的目标也是隐含在经济政策背后的政府意图。政府诉求是内生的,因而是可实证的,所以接下来从制约和影响政府诉求产生、变化的因素,即意识形态、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和经济形势以及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分别对政府诉求的形成进行论证。最后从政府诉求的角度出发理解和评价转轨经济政策带来的经济政治结果。运用构建的理论框架分析俄罗斯不同时期的政府诉求,及其对转轨经济政策的直接影响和对经济政治结果的间接影响,是本论文研究的任务所在。鉴于政府诉求不是一般意义的政府目标,所以研究集中于俄罗斯转轨时期具有重要意义的转轨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既决定根本性制度结构如产权制度的性质,也反映转轨经济模式以及国家发展道路。转轨初期的休克疗法以及股权换贷款私有化政策,普京时期可控的市场经济决策以及新能源政策,符合上述含义,因而成为政府诉求实证分析的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从叶利钦到普京,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与两个时期采取不同的转轨经济政策和措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政策和措施表明从叶利钦到普京俄罗斯的转轨模式及发展道路发生了重大转变。决定这一重大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政府诉求发生了变化。从叶利钦时期建立改革不可逆转的政治目标,转向了普京时期通过建立可控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发展目标。促使政府诉求发生变化的是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客观条件,从意识形态到政治环境,从经济条件、经济形势到外部政治经济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对政府诉求产生影响并形成约束。从政府诉求角度的分析,加深了我们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理解,比如转轨初期实施的激进的休克疗法,在政府诉求理论的解释下,这一经济决策显示出其客观的合理性及必然性,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俄罗斯经济转轨启用激进方式,即使是不合适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政府诉求理论的提出对经济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拓展了这一领域研究的视角和范式。政府是经济决策的主导力量,作为理性经济人,政府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目标。任何忽视对政府及其行为动机、目标的研究都可能导致片面或不客观。其次,政府诉求理论从政府经济人的特殊性出发纠正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偏颇和片面,指出政府的目标不仅是谋求私利,而且还包括维护和提高公众利益。因此,更为重要的意义是,政府诉求理论表明,政府干预经济是必要且有益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也是必须的,例如普京政府对能源战略部门采取的经济干预和整治,是将有利的外部行情转化为俄罗斯经济全面好转的关键因素。政府诉求理论论证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意义所在。政府诉求理论的出现对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要求。第一,经济学家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时,既要提出纯经济的政策目标和工具,这是必要的参考系;同时经济学家如果也考虑到政府诉求,并提出进一步的、折中性的建议,或者是为政策制定者描绘政策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站在政府的立场,设身处地替政府着想,那么提供的建议可能更有现实性,因而更可能被政府采纳。第二,经济学家的职责之一是全面、客观、科学地解释经济政策。而任何具有上述意义的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和评价都不应忽视对政府诉求问题的考察和研究,否则都将是片面的、失实的,因而也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