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壁垒与由此延伸出的二元医疗保障制度的固有局限,远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城乡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的背景下,论文试探性地对我国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模式进行了整体性战略思考。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社会公正与健康公平、城乡融合等理论的基础上,从制度设计与运行状况两方面,对上海市新农合与居民医保进行了详实比较,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而从社会环境角度,综合分析两者衔接的必要性,全面剖析上海市衔接新农合与居民医保的可行性,基于以上研究,构建起两者衔接的宏观性框架,提出衔接时的切入点、基本原则、核心内容与实现路径。在基本框架的指导下,以上海市为例,深入分析了依补偿统筹层次分项目、依居民收入水平分人群、依经济发展程度分区域、依人均GDP增长分阶段推进新农合与居民医保衔接的具体路径与实践模式,最后提出实现两者衔接的配套改革措施。论文的主要观点:⑴衔接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将打破两种制度独立发挥保障功能的局限性。但两者若继续保持封闭发展的现状,则当前各自存在的问题无法有效规避,制度之间的差异也很难自发消除,反而会容易加剧问题的严峻性,形成差距的扩张趋势。⑵探索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在筹资标准、财政补助、补偿水平等方面实现衔接是研究此问题的关键。两者衔接时,应当规定城乡居民公平一致地获得参保权利、保障项目及补偿目录,而在保证城乡居民医疗卫生受益均等化的前提下,可以允许个人缴费标准、政府补助水平及保障待遇水平存在适当的差异性。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⑴提出新农合与居民医保相衔接应以农村务农人员、失地农民、城镇非职工居民为切入点,以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统筹兼顾、动态衔接为核心内容,分项目、分人群、分区域、分阶段地推进衔接与改革,实现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与和谐相融。⑵根据上海市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在政策设计与运行状况方面体现出的同质性与差异性,结合社会环境对两者提出的衔接必要性,构建起衔接的指导性框架,进而深入分析该市实现新农合与居民医保衔接的具体模式,在筹资水平与补偿水平的衔接层面,计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