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是一种剧毒鹅膏,主要发现于日本和我国南方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频繁发生误食灰花纹鹅膏菌中毒事件并导致数十人死亡。灰花纹鹅膏菌中含有的环肽类毒素是主要的致死因素,同时这些肽类毒素在生物医学研究以及肿瘤治疗上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本论文系统比较分析了灰花纹鹅膏菌中主要环肽类毒素含量与分布的特点,建立了实验室规模分离纯化灰花纹鹅膏中含有的环肽类毒素的方法,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灰花纹鹅膏中的毒素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如下:1.灰花纹鹅膏菌中主要肽类毒素的含量与分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分析了灰花纹鹅膏菌(A.fuliginea)中不同组织部位,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采集位点主要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菌盖、菌褶和菌柄中含有较高的毒素,菌环和菌托中毒素含量次之,孢子中毒素含量最少。鹅膏毒肽(amatoxins)的含量均高于鬼笔毒肽(phallotoxins)的含量,在所有组织部位中,且菌盖,菌褶和菌柄的鬼笔毒肽与鹅膏毒肽的比率(P/A)要高于菌环,菌托和孢子。又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分析发现,在发育早期,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的含量相对较高且稳定,在生长旺盛期子实体中总毒素的含量达到最高值,当发育成熟时,毒素含量有稍许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采集位点对灰花纹鹅膏菌中毒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但P/A值基本保持不变。2.灰花纹鹅膏菌中主要肽类毒素的分离纯化:本论文利用大孔吸附树脂(XAD16)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半制备等一系列方法,对灰花纹鹅膏菌中主要毒素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两次柱层析系统各个毒素组分大部分可以分离开,且含量较高的α-鹅膏毒肽(α-amanitin,α-AMA)纯度可以达到85%以上,再经过HPLC半制备,最终共获得6种纯度达到95%的毒素组分,分别为α-鹅膏毒肽(α-AMA),β-鹅膏毒肽(β-amanitin,β-AMA),羧基二羟鬼笔毒肽(phallacidin,PCD),二羟鬼笔毒肽(phalloidin,PHD)和三羟鹅膏毒肽酰胺(Amanin amide)。3.灰花纹鹅膏菌肽类毒素的鉴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二级质谱对灰花纹鹅膏菌中肽类毒素进行分析检测,共鉴定出了11个组分,其中已知组分8种,分别是β-鹅膏毒肽(β-AMA),α-鹅膏毒肽(α-AMA),三羟鬼笔毒肽(Phallisin,PHS),三羟鹅膏毒肽酰胺(Amanin amide),羧基二羟鬼笔毒肽(PCD),二羟鬼笔毒肽(PHD),Phalloidin II以及一羟鬼笔毒肽(Phalloin,PHN),其中有两个组分分子量相同,根据PHD标样保留时间,我们可以猜测它们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它们的二级质谱,结果发现9号组分的子离子与PHD的子离子有多个相似片段,推测其可能为PHD的衍生物。而其他两个未知组分并未找到与鹅膏毒素相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