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族羊皮鼓舞,即持羊皮做的鼓,击鼓起舞。四川省汶川县羌族人称其为“布兹拉”、“尔波毕毕喜”、“莫恩纳莎”,其流传在阿坝藏羌自治州的汶川县、茂县、理县、黑水县等深山峡谷中,阿尔村羌族羊皮鼓舞是汶川县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之一。羊皮鼓舞本属宗教祭祀性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演变成融宗教、祭祀和节庆娱乐于一身的民间舞蹈形式。现今羊皮鼓舞仍是传承羌族释比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羌族释比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符号学是研究符号意义的学科,符号学的任务就是提供研究意义的基本方法,即意义生成和解释的学问。舞蹈作为人类最早产生的文化现象之一,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会积淀和创造出一种适应环境的文化景观和标志性的民俗符号,羌族羊皮鼓舞舞蹈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运用符号学相关理论对羊皮鼓舞的符号形态、符号意义进行分析,对于研究羊皮鼓舞本体有着理论上的参考价值。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区域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区域核心文化价值的认同意识,是凝聚这一民族区域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一区域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羊皮鼓舞则属于阿尔村羌族经过历代释比的一直传承至今,具有强烈的文化归属性,故将文化认同引入羊皮鼓舞的研究有着方法论上的创新。本论文从四个部分对阿尔村羌族羊皮鼓舞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是论述本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第二章论述阿尔村羊皮鼓舞的源流,以及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从笔者田野采风实录中,对其文化生态、表演内容进行具体解说;第三章从符号学与文化认同视角透视羊皮鼓舞的发生、发展,对其舞蹈形态、舞蹈韵律、舞蹈符号意义进行具体阐释;第四章是分析羊皮鼓舞的功能与形态,对其功能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以符号化仪式重塑生命、以动态化形式凝聚族群、以本质化内容熏陶教育,对其形态主要是从舞蹈生态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其呼吸型、节奏型、步伐、显要动作部位及动作流程诸方面进行探析;结语部分从符号学视角对羌族羊皮鼓舞传承与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本论文从符号学和文化认同视角对阿尔村羊皮鼓舞进行论述与总结,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同仁的一些思考,不断地丰富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