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未来对于未来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的一种人格特质,可以分为认知的成分和动力的成分。人们对不同的未来时间有不同心理体验和行动倾向,对远的未来事件的心理距离表征会觉得“遥远”,近的未来事件的心理距离表征则会觉得“较近”;觉得远的未来时间模糊、难以把握,而近的未来则更清晰,更容易把握;且人们会觉得近的未来事物更重、的价值更大,而远的未来事物则相反。人们对未来所设定的目标也属于未来事件,且现实中人们往往同时拥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这些目标之间常发生竞争和冲突;因此,人们对不同未来目标的认识是否也具有同样的心理机制和行动倾向,对理解、控制和管理人们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活动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未来目标与心理距离表征的关系,并通过操纵目标的心理距离表征来影响其在选择目标相关活动时的行为。在实验一中,先让被试分写下对一个一年以后要实现的目标(英语考试),和一个一个月后要实现的目标(写一篇小论文)的计划;然后用电脑向被试呈现含有文字(文字意义与心理距离相关或无关:相关词为英语、论文,明天、明年,朋友、敌人;无关词为电视、牛奶)的深度知觉图片,并让被试在图片上“较近”位置出现文字时按Q键,较远位置出现文字时按P键;实验最后还让被试在冲突情境中(今天很忙,只能在学习英语或准备论文中选择一样)进行选择。结果发现,目标词(英语、论文)与其出现的位置(远、近)相互影响,产生了干扰效应,这说明被试对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分别形成了远和近的心理距离表征。而被试在冲突情境下的选择则与预期一样,是优先选择近的目标“准备论文”的。
在实验二里先让被试在“远”的位置上出现文字“论文”时,或在“近”的位置上出现文字“英语”时按Q键,其他情况按P键,以这种方式来让他们将论文和英语跟远和近的心理距离联系起来,然后再让他们在与实验一相同的冲突情境中进行选择。结果表明被试的选择倾向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人仍选的优先准备论文;但进一步对其选择的反应时进行分析后发现,被试的选择所花的时向比实验一中被试所花的时间要长。这种时间的差异很可能是不同实验任务造成的,被试将长期目标与近的心理距离相联系,和将短期目标与远的心理距离相联系对他们的决策行为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1)人们的未来时间延续性心理表征是与心理距离相联系的,对短期目标会形成近的心理表征,对长期目标则会形成远的心理表征;(2)这种不同的心理距离在行为上则表现为觉得离得近的事是更紧迫的,因此需要优先执行;而心理上距离远的事则是相对次要的,可以放在以后再做:(3)如果改变不同目标的心理距离表征,使长远目标产生近的心理距离,而使短期目标产生远的心理距离的话,被试在进行选择时就会受到影响,不能像平常那样很快做出选择;(4)将来研究应主要从方法上来寻找突破,寻找更好的实验材料和进行更有效的实验程序设计是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