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的检测及其对化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278651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胶质瘤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背景和目的由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等神经胶质细胞起源的胶质瘤是CNS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生长部位、病理形态、基因遗传学改变和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性,通常依照其病理组织学类型分为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界限不清,仅靠手术难以治愈,以最大程度上的手术切除为基础,结合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以延缓肿瘤复发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尽管如此,WHOⅢ级胶质瘤者生存期一般才2-3年,而WHO Ⅳ级如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生存期仅为1年左右。胶质瘤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使其成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最难攻克的肿瘤。令人庆幸的是,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给神经肿瘤学研究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特别是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所有领域。随着人们对肿瘤的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认识不断提高,以及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分子病理学等新兴学科的建立,CNS肿瘤发生、增殖、侵袭和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不断被揭示,同时也为开发各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最新的突破发生在2008年,Parsons等学者为了鉴定GBM的基因遗传学改变,对GBM的20661个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测序,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异柠檬酸脱氢酶1的编码基因(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 IDH1)突变存在于胶质瘤中。实验发现在149位GBM患者中有18位(12%)存在IDH1突变,且所有的IDH1突变都是发生在第四外显子的Arg132(R132)的氨基酸序列上,该项成果发表在当年的SCIENCE杂志上。Balss J等在685例包含了各种类型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中更大范围研究了IDH1的R132突变。IDⅢ突变在胶质瘤中频繁发生,其在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中发生率为68%,而在继发性GBM (Secondary glioblastoma, sGBM)中发生率达到88%。此外,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胶质星形细胞瘤中的IDH1突变发生率分别为69%和78%,而在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WHO Ⅰ级)中没有检测到IDH1/2突变。2009年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了美国杜克大学HaiYan等的文章,研究者们在445个CNS肿瘤和494个非CNS肿瘤中进行了IDH1和IDH2的基因突变检测,发现IDH1突变不仅仅存在于WHOⅣ级GBM中,也广泛存在于WHO Ⅱ级、Ⅲ级的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中。在445个CNS肿瘤样本中检测到了161个IDH1的R132突变,在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瘤(WHO Ⅰ级)、室管膜瘤(WHO Ⅱ级)、髓母细胞瘤及其他非CNS肿瘤中均没有检测到IDH1突变。随后胶质瘤相关的IDH突变被的其他中心的一些学者相继研究证实,揭示了IDH1/2突变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并且发现IDH突变与其他胶质瘤分子标记物比如TP53突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gene, EGFR)扩增,BRAF fusion基因,1p19q杂合性缺损以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启动子甲基化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在本实验完成之前尚未有针对中国人群中胶质瘤患者的IDH突变的相关报道。那么,在中国人群胶质瘤患者中是否同样存在IDH突变?其发生率与欧美国家的研究结果是否有差异?IDH突变与胶质瘤患者同步放化疗(Concomita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的疗效有没有关联?本研究旨在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熔解分析方法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中国人群胶质瘤患者IDH突变情况,并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比较。另外本研究也初步探讨了IDH突变与胶质瘤患者CCRT效果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收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3例中国人群胶质瘤患者的肿瘤标本(包括各个WHO级别和不同的病理类型),所有的肿瘤标本都取自本院病理科的石蜡包埋组织,而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自南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病历记录。所有肿瘤标本均先经两位以上病理科医生进行病理确认,取含有肿瘤细胞最多的部分组织做切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理诊断、健康状况评分(WHO-performance scale, WHO-PS)、手术切除程度、术后辅助治疗情况(放疗、化疗或者CCRT)、确诊日期、手术日期、复发日期、死亡日期、最后一次随访日期以及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的生存状态。术后CCRT的方案是国际上的标准方案即Stupp方案:放疗的整个疗程应同步化疗,口服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75mg/m2,疗程42d。放疗结束后2-4周,辅助TMZ治疗150mg/m2,连续用药5天,28d为一个疗程,若耐受良好,则在以后化疗疗程中增量至200mg/m2,推荐辅助TMZ化疗6-12个疗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率熔解分析方法及直接测序法检测IDH1和IDH2突变情况,研究IDH突变与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所有统计学计算均使用SPSS13.0软件完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用来分析IDH突变阳性组和IDH突变阴性组的年龄差别。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用来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PFS和OS用来反映患者的临床预后,两者均以手术当天为第一天开始计算,前者到患者病情进展确诊的当天结束,后者到患者死亡当天或者最后一次随访结束(删失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行显著性检验以比较不同患者的生存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需要注意的是,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后2周之内死亡或者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后2月之内死亡不纳入生存分析中,因为其死亡可能是手术的并发症所致,不是疾病的自然进程。结果203例胶质瘤患者中(包括WHO Ⅰ级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5例;WHOⅡ级86例:节细胞胶质瘤4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6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8例,少突胶质星形细胞瘤14例;WHOⅢ级6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49例,间变性少突胶质星形细胞瘤1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WHOIV级45例:pGBM38例,sGBM7例)有80例存在IDH突变,其中IDH1突变75例(36.9%)、IDH2突变5例(2.5%)。没有一例样本同时存在IDH1和IDH2两种突变。IDH突变型患者较IDH野生型患者年龄更年轻,手术的全切率更高。分组讨论中(主要分为:除外WHO Ⅰ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整体组,WHOⅡ级无术后辅助治疗亚组,WHOⅢ级术后行CCRT亚组),无论是在除外5例WHO Ⅰ级患者的总体上比较(P<0.001),还是在WHO Ⅱ级无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组(P=0.014)以及在WHOⅢ级术后行CCRT组内(P=0.033)比较,IDH突变阳性患者的OS比IDH突变阴性患者的OS长。另外在WHOⅢ级术后行CCRT组,IDH突变与CCRT疗效无相关性。结论IDH突变同样广泛存在于中国人群胶质瘤患者中(WHOⅡ~Ⅲ级的胶质瘤以及WHOⅣ级的sGBM),但IDH1突变率却稍低于欧美国家研究中心的报道,IDH1/2的突变类型也少于以往国外的报道。本组数据也再次证实了IDH突变型患者预后相对IDH野生型患者较好,但是IDH突变在间变性胶质瘤中与患者术后CCRT的疗效无相关性。第二部分: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在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与替莫唑胺疗效的关系研究背景和目的GBM是成年人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也是恶性胶质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一半以上),其年发病率约3-5/10万人,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最常发生在老年人(年龄的中位数为64岁,sGBM患者发病年龄要稍年轻,年龄的中位数为45岁),很少发生在儿童患者。GBM具有很高的致残和致死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其治疗前景至今仍然不容乐观。即使经过最大程度上的手术切除和术后规范的CCRT, GBM患者的中位PFS和OS也仅仅只有7个月和15个月。GBM呈浸润性生长,具有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影像学特点。90%以上的GBM是原发性的(Primary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pGBM),进展很快,病程从几天到几周不等。约10%的GBM是继发性的,是由WHO Ⅱ或Ⅲ级胶质瘤逐渐进展而来。pGBM和sGBM虽然在病理组织学上很难区分,但是两者具有截然不同的分子生物学转导通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IDH1和IDH2突变广泛存在于sGBM中。在GBM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不仅仅是患者临床预后的良性指标,更是预测TMZ疗效的敏感指标。而在间变性胶质瘤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仅仅是一个良性预后指标,与TMZ的疗效无关。事实上MGMT启动子甲基化作为预测TMZ疗效的敏感指标主要是针对于新诊断的GBM,而新诊断的GBM中约90%是原发性,继发性的只占到10%左右。然而如前所述,pGBM和sGBM虽然在病理组织学上很难区分,但是两者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截然不同,因此很难说MGMT启动子甲基化在sGBM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另外在sGBM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往往和IDH1/2突变同时存在,而H1/2也是胶质瘤患预后的强有力的预测指标,那么在sGBM患者临床预后方面,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IDH1/2的关系如何?孰轻孰重?还有在sGBM患者中,在TMZ疗效方面,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IDH1/2的关系又如何?我们查阅国内外文献,尚没有这方面的报道。本研究目的是探讨IDH突变对sGBM患者TMZ化疗临床预后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分子标记物如p53表达、MGMT启动子甲基化、1p19q杂合性缺失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sGBM86例,分别检测IDH1/2突变、1p19q杂合性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和p53表达,利用生存分析比较这些指标与患者临床预后(即PFS和OS)的关系。反映TMZ疗效的主要指标是用药后的患者PFS和肿瘤大小(通过定期的头颅磁共振检查来反映)。统计学处理各项分子标记物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项分子标记物指标与TMZ疗效(主要是通过影像学上的改变来反映)的关系用卡方检验(其中多重比较用Bonferroni检测法)。独立样本T检验用来分析IDH突变阳性组和IDH突变阴性组的年龄差别。PFS和OS用来反映患者的临床预后,两者均从使用TMZ的第一天开始计算,前者到患者病情进展确诊的当天结束,后者到患者死亡当天或者最后一次随访结束(删失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行显著性检验以比较不同患者的生存差异。进行多变量分析以了解各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本研究中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估计风险比(HR),并计算95%可信区间(CI)和P值,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各因素的筛选及最优模型的建立。以上统计学方法均采用双尾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数据的分析均采用SPSS13.0版本。结果79例患者中有58例存在IDH1或者IDH2突变(突变率73.4%,7例肿瘤样本无法检测)。IDH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以及1p19q杂合性缺失均与患者的PFS呈正相关。IDH突变阳性或者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患者对TMZ的疗效更好,主要反映在相同的时间内肿瘤体积的缩小更明显。IDH突变阳性和MGMT甲基化同时存在的患者,TMZ治疗的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通过对86例sGBM的各项分子标记物指标检测,结合随访以及系统的生存分析得出以下结论:IDH突变是sGBM TMZ化疗疗效的一个有效的预测指标,即IDH突变阳性者TMZ化疗疗效较好。联合IDH突变和MGMT甲基化两项分子标记物指标可以更好地指导sGBM的的诊治。
其他文献
本课题以三聚氯氰、亚磷酸三甲酯、亚磷酸三乙酯为原料,合成两种棉用耐久型无醛阻燃剂。通过探讨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损毁长度为衡量标准,确定了阻燃剂的最佳合
苏云金芽孢杆菌(Bt)可杀死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有害昆虫,为此,人类将这种微生物进行人为培养后,又大量地投入到自然界中,成为全球产量最大、应用面
<正>笔者近年在对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系统研究中,发现国外已形成成熟的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整个行业在行业协会的领导下有序发展,并逐步构建起富有特色的行业文化。笔者
1、研究背景与目的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尿酸产生过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软组织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
背景:缺血性中风,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巨刺”是古代针灸中“九刺法”
服务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其影响和作用机制包括: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效应、竞争和效率提升效应、优势叠加和集聚效应等。通过运用OEC
风险是一个广泛存在的概念,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风险管理受到很多学者、管理人员的看重。本文重点研究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风险管理。第三方支付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近几
研究背景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症之一,几乎每个人一生之中都有过头痛的经历。在原发性头痛中尤以偏头痛为普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偏头痛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正> 一、前言五十年代初期建成的火电厂机组的运行可靠性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197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保证所制造汽轮机的安全可靠性,对1959年以前生产的整锻转子300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引起的综合征。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邪湿热,内伤情志、饮食不节、劳倦过度、酒色无度等原因所致脾肾虚损,最后导致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