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开始依次向城镇地区转移,他们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新的身份“农民工”。根据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所述,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数量已经达到了26894万人,数量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为我国的城市发展及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但由于长期受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约束,他们在城市中的发展面临了诸多问题。诸如农民工就业岗位上行流动状况如何?呈现什么样的态势和规律?其就业岗位上行流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要如何破解农民工就业岗位上行流动的困境?以上问题都成为当前学术界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部分,本章对论文研究的前期工作进行了介绍和说明。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通过详细的梳理相关理论及概念,使文章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章实证设计,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后续分析的依据。首先对使用的spss19.0软件进行说明。其次确定了研究的影响因子。再次介绍了数据来源与样本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理论与时间进行了研究假设,分别涉及了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受培训次数、技术等级证书、打工地语言掌握程度、健康状况以及进城就业年限。紧接着介绍了自己的实证模型与变量设定。最后给出了实证结果。第四章主要是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说明数据背后的真相,即究竟是人力资本中的哪些因素真正影响到农民工就业岗位上行流动,其影响程度如何。第五章政策建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做出努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并确保它能为农民工就业岗位上行流动提供有力支撑。研究形成以下几点结论:其一,性别对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上行流动有明显差异,女性农民工较男性农民工而言更不易获得上行流动。其二,年龄对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上行流动具有显著作用,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岗位上行流动更为明显。其三,受教育水平对就业岗位上行流动具有显著影响。分析得出,受教育水平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所以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民工岗位上行流动越明显。其四,受培训次数对就业岗位上行流动有显著影响,受培训次数越多的农民工就业岗位上行流动越明显。其五,技术等级证书对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上行流动有显著影响,其回归系数为正,说明技术等级提高,农民工就业岗位上行流动的机会相应的会加大。其六,打工地语言掌握程度对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上行流动没有显著影响。其七,健康状况对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上行流动没有显著影响。其八,进城就业年限对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上行流动没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