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是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酸雨沉降机制、输送态势及调控原理”(2005CB422200)项目而进行的,在空气质量数值模拟过程中采用了由RAINS-ASIA项目支持,美国Iowa University开发的Atmos预测模型。论文中对Atmos预测模型进行了二次开发,新开发的模式称之为Atmos-China版,Atmos-China版为该973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是本论文的创新点之一。火电项目的高排放特点,极易导致区域性的大气环境污染。贵州省作为我国酸雨和二氧化硫双重污染的重灾区,“西电东送”大批火电项目的建设势必对本省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分析“西电东送”贵州火电项目的排放状况,预测其造成的环境危害程度,并提出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采用情景分析法对“西电东送”贵州火电项目可能造成的区域大气环境问题进行研究,设置了2004年现状排放和2010年规划排放两个情景,采用相同的气象场输入资料,利用空气质量模式(Atmos模式)分别对两种情景所造成的SO2污染、酸雨污染和PM10污染进行了模拟。对比2004年与2010年的模拟结果,得出“西电东送”贵州火电规划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结论,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模拟结果表明:(1)模拟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2010年较2004年有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二氧化硫浓度超标面积减少;硫沉降超零界负荷面积减少;PM10浓度超标面积减少;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四个方面。(2)模拟区域内二氧化硫和硫沉降污染主要是由非电厂源导致的。虽然2010年电厂的装机容量相对于2004年明显增加,但是由于2010年贵州省所有电厂均安装脱硫装置,电厂源对二氧化硫浓度和硫沉降的贡献相对于2004年已明显减少;而非电厂源的排放没有得到削减,使得二氧化硫的污染和区域酸化问题依然很严峻。因此,要解决该区域二氧化硫污染和酸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非电厂源的二氧化硫排放,单纯从电厂源的削减入手很难解决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3) 2010年和2004年贵州省内火电厂造成的区域PM10污染浓度均没有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10年相对于2004年超国家一级标准面积明显减少,这主要是二氧化硫减排(次生硫酸盐浓度降低)的结果。但是本文对PM10的模拟只考虑了电厂源的排放,同时PM10粒子的形成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是多种源贡献的结果。因此,本次模拟只能说明电厂源贡献的大小,而该结果要远低于实际值。不过总体来说PM10的污染并不是该区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不会直接威胁到区域大气的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