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报告中还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而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比例差距很大,农民增收面临巨大困难。因此,如何解决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问题,就成为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性问题。而农村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农民素质轨道上来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教育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相关理论回顾与借鉴,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山西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已有数据和资料对教育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通过对山西省吕梁市191户农户有效问卷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从农民自身视角揭示当前教育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实证农民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术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针对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教育和农民收入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教育作为提高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农民收入。(2)教育对农民职业选择具有引导效应。教育从就业动机和就业能力两方面影响农民的就业决策。农民受教育水平越高其非农行业的转移率越高,异地转移能力越强,收入水平也就越高;反之,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则更多的“留守”于农业,且家庭经营项目较为单一,收入相对就偏低。(3)职业技术培训在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上要大于普通学校教育,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其收入明显要高于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反应了职业技术培训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可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教育人力资本水平,促使农村教育与农民收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之一。根据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结果,分别对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之后,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1)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2)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就业及经营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