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等级内侧皮质支撑复位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jmb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数主张手术内固定治疗,但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固定失败率,这与骨折力学稳定性直接相关。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其中充分可靠的骨折复位是保证固定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前提,为此内侧皮质支撑复位理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被推广应用。根据骨折AO分型,对于A2型转子间骨折既往临床研究以及生物力学实验已经证实了该理论的有效性,但是目前关于A1及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何种复位状态下的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生物力学试验,分析三种不同类型转子间骨折(A1.1/A2.1/A3.2)在不同等级内侧皮质支撑复位下的力学稳定性差异,旨在为临床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瑞士SYNBONE人工股骨标准试验骨建立骨折模型,共计36具,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OTA分型标准,分别制作内侧皮质完整的A1.1转子间骨折模型、内侧皮质缺损的A2.1转子间骨折模型以及A3.2横形反转子间骨折模型,每种骨折类型各12具。将所有骨折模型前侧皮质解剖复位(中性支撑),然后根据不同的内侧皮质复位状态分成三组,即阳性支撑组(头颈骨块内侧皮质居于股骨干内侧皮质的内上方,上盖下)、中性支撑组(解剖复位)以及阴性支撑组(头颈骨块内侧皮质居于股骨干内侧皮质外上方,下托上),每组骨折模型各4具。所有骨折模型建立后均使用PFNA髓内固定。本研究选择采用静态轴向压缩试验,测定在400N、800N、1200N、1500N不同载荷下的股骨近端下沉位移值以及1500N加载下模型轴向刚度值,分析不同类型转子间骨折不同复位状态下的力学稳定性。结果:对于A1.1骨折模型,阳性支撑组及中性支撑组在400N、800N、1200N、1500N加载后的股骨近端下沉位移值均小于阴性支撑组,1500N加载下的模型轴向刚度值均大于阴性支撑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支撑组与中性支撑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比较A2.1骨折模型中股骨近端下沉位移值,以阳性支撑组最小,中性支撑组次之,阴性支撑组最大;模型的刚度值以阳性支撑组最大,中性支撑组次之,阴性支撑组最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3.2骨折模型中性支撑组的股骨近端下沉位移值小于阳性支撑及阴性支撑组,模型刚度值大于阳性支撑及阴性支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支撑组与阴性支撑组之间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内侧皮质完整的A1型转子间骨折,阳性支撑及中性支撑复位所提供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相近,且均优于阴性支撑复位,其二者均可视为有效的内侧皮质支撑,然而实际手术中获取真正的中性支撑较难,在无法达到解剖复位时,考虑使头颈骨块向外下滑移构成阳性支撑是可行的;对于内侧皮质缺损的A2型骨折,阳性支撑复位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佳,阴性支撑复位最差,因此A2型骨折应尽可能获得内侧皮质阳性支撑复位,避免阴性支撑;对于A3型反转子间骨折,内侧皮质中性支撑复位时最为稳定,阳性支撑理论可能并不适用于反转子间骨折,随着载荷的增加,非解剖复位只能使骨折越趋向于不稳定。
其他文献
紫萼藓(Grimmiaceae)科植物多生长在砂土上或裸露的岩石上,为典型的耐旱藓类。据报道全世界有12个属,中国有6个属。主要分布在温寒地区,也常见于亚热带高海拔地区。本研究以紫萼藓科植物为研究对象,用叶绿体rps4基因和trnL-F基因作为分析指标。通过DNA直接测序获得了紫萼藓科3属39种rps4与trnL-F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相关科属种的部分序列。利用Clustalx、MEG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1、观察不同浓度高糖培养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 RPE)细胞的影响。2、观察核仁小分子RNA宿主基因1(SNHG1)在高糖培养的h RPE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在高糖诱导的h RPE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炎症中的作用。方法:1、观察不同浓度高糖培养对h RPE细胞的影响。ARPE-19细胞分为(1)正常组:5.5m M葡萄糖培养48h(2)30m M高渗组:30.0m M高渗培养基培养
目的: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分析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开窗灌洗前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开窗灌洗后配对样本转录组表达谱,以期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ed Genes,DEGs)。基于高通量测序结果
目的: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现肠道菌群参与了LN的发病。血清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作为肠杆菌(Faecalibacterium)产生的一种肾毒性物质,可以对肾脏造成损伤。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初发LN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其代谢产物进行
目的:婴幼儿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胰岛素治疗十分困难,国外仅有部分研究资料,国内缺乏相关资料,本研究总结我院应用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治疗婴幼儿T1DM的临床效果及初步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诊治的16例年龄3岁以下发病
目的:运用基于白质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合并慢性失眠症(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脑白质微结构损伤,旨在探究TBSS在两种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两种疾病的生理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纳入2016年12月2019年1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消化系统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胃癌前疾病。目前CAG的诊断主要依赖内镜下活组织检查,然而在白光内镜下,CAG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内镜下CAG的诊断有很大的检查者差异。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有强大的视觉识别、数据处理能力,能应用于消化内镜领域,